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国古代的帝王故事介绍(1)

0023.炎黄二帝

炎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姓姜,据说他牛头人身。炎帝氏族部落约在公元前三千余年占据了黄河之东的盐池,进入了安居的农耕生活,被称为神农氏。为适应盐碱地的生活,炎帝又遍尝百草,发明了医药;又教会人民在中午进行集市交易,各得其所。因为河东盆地温度高,太阳大,才能晒出盐来,所以是kao火德称王,叫做炎帝。

黄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姓姬,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称轩辕氏。稍晚于炎帝,活动在黄河之西与河南一带,以土德称王,所以称黄帝。后来为争夺盐池资源,黄帝先征服了中条山西端的风后部落,然后在中条山北的蒲阪与万泉之间展开三年大战,把炎帝逐到了晋东南,再流转到湖北一带。之后,黄帝又与盐池守护神蚩尤在涿鹿(今解州、运城)大战九年,夺取了盐池,又把蚩尤族赶往今天的大西南。最后,黄帝与会养蚕纺织的河东美女嫘祖结婚,开始了生儿育女、男耕女织不相失的文明生活。黄帝继承了炎帝的养生事业,成为古道教和医家崇奉的祖师,也为后世的炎黄子孙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0024.尧舜禅让

尧,号陶唐氏,帝喾子,黄帝五世孙。继承王位后,建都蒲阪,与他的四位大臣羲和、羲仲、和仲、和叔治理国家,仁爱百姓,和谐天下。在位七十年,选择舜作为接替人,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进行考验。

舜,号有虞氏,颛顼七世孙,生于河东诸冯。父亲瞽叟,冥顽不灵;继母嚣张,弟象狂傲,经常欺负舜。舜并没有怨言,而是恪尽孝道,任劳任怨,还用舌尖把父亲的瞎眼tian得复明。而且还让二妃与自己一起忍辱负重,孝顺父母。在河滨制陶器,在雷泽打鱼,在历山耕田,感天动地,大象给他耕地,鸟儿给他播种。三年后,舜完满地接受了考验,证明了有能力承担天下的大事,便接受了尧帝的禅让,登上了帝位。然后将帝尧安顿在平阳,为他建立了行宫。

舜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强调孝道在和睦家庭、安定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五教,也叫五常,对百姓进行教化。于是,中华民族开始了以孝道为本的道德文明生活,舜也被誉为"德圣孝祖"。

0025.大禹治水

禹姓姒,又名文命,字高密,鲧之子。尧舜的时代,黄河泛滥,中国到处大水,民不聊生。鲧受命治水,多年不成。后来偷了上帝的息壤,也没能根治水患,便被舜治罪杀头。根据父死子继的世袭传统,禹接替了父亲的治水使命。他并没有埋怨父亲被杀,而是一心一意去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的忠心感动天地,经过神灵指点而开悟,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正是他的为国为民而不计较私怨、忍辱负重的赤诚忠心,感动了舜帝,便把天下禅让给了他。因为他的封地在夏(今夏县),所以他把国都定在了安邑,然后把天下分划为九州,铸造了九个大鼎,后来便以九鼎象征天下之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诞生,从此家天下的模式宣告开始。

0026.商汤建国

汤,又称武王、天乙、成汤。商民族重要首领,商王朝的建立者。本来,商民族的先祖契与夏禹一殿为臣,曾受舜帝之命教化百姓学习"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五常。自从夏禹建朝,商族一直臣服于夏。之后王位到了夏桀手里,夏桀酗酒荒淫,残酷暴虐,引起百姓强烈不满。还把成汤囚禁于夏台,更使夏、商之间的矛盾加深。

成汤后来逃拖,他任用伊尹为相,励精图治,大义除暴。对内以宽治民,缓和矛盾,积聚力量,准备灭夏;对外联络周边国家,建立反夏联盟。在消灭了夏朝的几个附属国后,与夏桀会战于河东的鸣条岗,打败夏桀,平定天下,建立商朝。他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要求臣下勤于职事,有功于民,为老百姓办些实事,从而缓和矛盾,巩固商朝统治。周围的少数民族,也慑于商朝的强大,不敢不向商王称臣纳贡。

0027.盘庚迁殷

随着商民族势力的东扩,由商汤建立的商朝国都也开始逐步东迁。三百年当中,一共搬迁了五次。都城的迁移,或是因为王族内部叛乱,或是因为黄河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所以不得不搬家。

商汤的王位传承了二十次,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由亳州迁都到殷。为了实现迁都的目标,盘庚做了艰苦卓绝的工作,终于挫败了反对势力,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又经过数年的整顿治理,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到商纣被灭,再也没有迁过都城。因为都城在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或者殷朝。

0028.武王灭商

同样受命于舜帝的后稷,从事于教民稼穑,是周民族先祖。在夏、商相继称王之际,亦向河西拓展,逐渐壮大。到殷商晚期,周文王姬昌已经成为天下诸侯的领袖。然而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酒池肉林,草菅人命,还把姬昌拘于羑里,使他演出了《周易》不说,更激起了天下诸侯的反叛之心。

后来,文王姬昌拖逃,以重礼聘请姜子牙出山,励精图治。其子姬发,采纳姜太公先谋后事之策,认真做好伐商准备。前1057年(一说前1027年),姬发得知忠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走,商纣已经失尽民心,便传檄中原诸侯,列举商纣罪行,会师孟津讨商。大旗指处,风起云涌。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一战,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不久去世,谥为武王。

0029.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前685前643),姓姜,名小白,姜太公十一世孙,齐襄公少弟。襄公立,他惧祸投奔莒国,兄公子纠投奔鲁国。齐襄公被杀后,他比公子纠先一步由莒回国即位。执政后,不计前嫌,任用了曾任公子纠宰相的管仲为上卿,进行政治改革,选贤举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

齐桓公走上称霸诸侯的道路后,号召"尊王攘夷",即尊周天子之正位,抵御如楚、秦等中原之外的国家。于是,联合中原各国进攻楚国的同盟国蔡国,使得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平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0030.卧薪尝胆

这是越王勾践的故事。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决战,战败被俘,听从范蠡之计,卑身厚礼侍奉夫差,还亲自为夫差尝粪,并献上越国美女西施。夫差一高兴,便释放了勾践。

勾践回国后,苦身自励,焦思忧愁。睡在干柴上。还把苦胆放在座位上,无论坐卧饮食,都要尝一口苦胆,勉励自己奋起,励精图治,十几年如一日。终于在范蠡、文种等大臣的辅佐下,不负初衷,消灭夫差,报得大仇,恢复越国。

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为后世身处逆境的才人志士树立了典范。

0031.秦孝公变法

秦孝公(前381前338),姓嬴,名渠梁。战国时代秦国一位有名的君主。公元前361年,仅有二十一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当时,秦国并不为中原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屑一顾。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之后,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积极改变现状。卫国人公孙鞅来到秦国,很快受到重视。前356年,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封为商君,主持变法革新,取消世袭特权,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经过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终于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可惜孝公之后,惠公继位,以谋反罪将商鞅车裂,变法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0032.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十三岁即秦王位。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等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他自以为功劳胜过三皇五帝,便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称为秦始皇帝。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创立了皇帝尊号、皇帝制度和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制时代。

虽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严刑苛法等举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但其功在对于中国的大一统。他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中国一统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而不衰;统一书写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了国内的交通。他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将其纳入国家版图;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纳入中国的版图。所以,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