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德《蝶恋花》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纳兰性德《金缕曲 赠梁汾》
题引中第一首纳兰性德的词《蝶恋花》。词作凄美,却依然清灵。词人仰望夜空一轮皓月,浮想联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他高声叹息:“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那“环”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此处以“辛苦最怜”四字领起,顿使天边那一泓寒碧,漾起许多情思。“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进一步梦想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词人在《沁园春》词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由此处看出他心中的明月,寄托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下半阙拉回到现实:室在人亡,双燕依然,一片凄清。“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对着秋坟,他痴心地发愿:泪尽歌毕,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爱人一起变作双蝶,到来春,万花丛中有对双栖蝶,这就是我们俩——摆脱悲哀,永远相依在一起——请旁人来认取吧。
纳兰性德(公元1655年—1685年),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却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织》。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问世,时年仅24岁。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境地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官场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的自然和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病时,康熙曾派员探望并送御药,闻亡故之讯,挽惜不止。纳兰性德的业师徐乾学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纳兰性德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茔,带着无限的爱与永远十九岁的娇妻卢氏于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远。
纳兰性德的《纳兰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纳兰性德词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他的令词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的一位名作家。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纳兰性德性澹泊,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因为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的缘故,《饮水词》在内容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其悼亡之作主要表达的是追念前妻卢氏之情,写的真切感人。纳兰还曾出使边陲,亲尝过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因此恨别也成为《饮水词》的一个重要内容。《饮水词》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而他的词作也正是他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饮水词》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不过分追求辞藻,他主张自由抒写性情,反对雕琢矫饰。纳兰反对雕饰,并不是不重视锤炼,而是主张不露斧凿之痕,艺术上锤炼到归于自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