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的意思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注释】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易经-师》中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治)天下,而民从之。”

【译文】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讲解】此计的原意是:表面上指着桑树,实际上在骂槐树。鲁迅的《狂人日记》有这样的描写:“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她的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她的眼睛却看着我。”这个女人此时此刻完全是一副指桑骂槐的嘴脸。大抵骂人可分为武骂和文骂。拍桌跺脚、怒目瞪眉属于武骂。显然,指桑骂槐属于文骂。它不作正面冲突,而是间接地指明,其态度和情形介于批评与破口大骂之间。指桑骂槐,骂得巧妙,骂得冷静,让人听了难受,却抓不住反击的把柄。

指桑骂槐之计包含以下含义:

(1)杀鸡儆猴。据说猴子最怕鲜血,驯猴的人在猴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当着它的面杀掉一只鸡,用鲜血淋漓的惨象来威胁猴子。引申为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通过严惩一人来警告众人。

(2)敲山震虎。敲动山岩来震慑老虎,向老虎表示自己强硬的态度。

(3)旁敲侧击。不直接指明问题,而是绕个弯子,迂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某对象有可骂之处,但公开骂多有不便,于是采取这种隐蔽曲折的骂法。在此计中,“桑”一般指:a.第一个以身试法的人。b.性质最恶劣的事。C.最有代表性的事。

(4)故意制造的事端。而“槐”一般指:a.该骂而不敢骂的人。b.该骂而不便骂的事。c.该骂而数量过多的群体。此计由一“指”一“骂”两个部分组成,按对象是否明确,可以把“指”和“骂”分为四种:

第一,实指实骂。所指的“桑”和“槐”都很明确,并且对它们采取了实实在在的惩治措施。

第二,实指虚骂。所指的“桑”很具体,但所骂的“槐”并不明确。

第三,虚指实骂。表面上所指的“桑”不明确,但暗里所要骂的“槐”却很明确。

第四,虚指虚骂。何为“桑”,何为“槐”,都没有具体指明,只是抓一件事借题发挥。目的在于引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