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故事 > 寓言故事 >

勇怯篇之一

中国寓言故事关于勇怯篇 一的寓言故事

骂船如神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讨教说,我曾经乘舟渡过一个深潭,艄公驾船的本领神奇莫测。我问艄公驾船到您这份上可以掌握吗?他肯定地回答说可以。善于游泳的人只要经过练习便可以学会,若是会潜水的人即使从未接触过船也能操作自如。对于艄公的一番道理,颜渊自称并不理解,但是艄公不肯作进一步解释,只好向孔子求教。

孔子听罢弟子的介绍,向颜渊解答个中奥妙:游泳能手是不会惧怕水的,他对学习驾船不存在恐惧心理,心情完全是放松的;擅长潜水的人把陆上和水中看成一码事,把船行和车驶看成一回事,把翻船更不当一回事。所以,即使从没驾过船也能操舟自如,悠然自得。

孔子是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他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好比一个参与赌博的人,用瓦块为赌注,心理毫无负担,赌起来轻轻松松,对输赢泰然处之反而常常获胜;他用衣物下赌,就有些顾忌;如果他用黄金下赌,那就会顾虑重重,心情紧张,惧怕输掉赌资,他会患得患失。其实赌的规则和技巧都是相同的,由于产生怕输的负担,技巧就难以发挥。

打完比喻,孔子对颜渊下结论:凡是以外物为重,怀有恐惧心理,那么内心必然怯弱而使行为显得笨拙犹豫。否则,就会是相反的表现。

艺高人胆大。胆大来自于平日的勤学苦练。有了这个基础,信心就会建立。自信可以使人产生精神力量,通向成功。

患得患失、内心怯懦常会令人遭到失败。

驯养斗鸡

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盛行斗鸡。举国上下不乏斗鸡爱好者。其中最酷爱此项活动的莫过于齐王。王宫内养了不少斗鸡,他为了取得胜利,专门派人到纪国雇请出生于驯养斗鸡世家的纪渻(sheng)子。

纪渻子是驯养斗鸡的高手,有一套祖传的方法,齐王是斗鸡迷,把纪渻子雇来10天后便召见他,询问斗鸡的搏斗功夫驯出来没有。

纪渻子禀告齐王说:“还没有。它近期表现为内心空虚而神态高傲,模样盛气凌人。”齐王知道这种精神状态是浮躁的表现。还没到火候。

又过了10天,齐王心里憋得不耐烦了,传旨纪渻子汇报驯养情况。谁知纪渻子说仍没驯成熟。眼下斗鸡听到其他鸡的啼声,看到鸡的影子仅只有反应。他劝齐王再等段时间,如果急于求成,会前功尽弃。

齐王听了他的劝,又熬过了10天,不见驯鸡的消息,心中十分窝火,派人把纪渻子抓进宫殿。不等齐王发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驯养已到关键阶段,斗鸡目前的目光过于敏锐,虽有斗志,但心中充满着傲气和怒气……”齐王打断他的汇报,问他现在能不能参战。

纪渻子果断地否定说:“不行!”

齐王发怒地喝道:“我宰了你,我不能再等待了!”

“大王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同意去参战,斗鸡此时参斗,难操胜券。”

听纪渻子如此回答,齐王认为驯养师是个诚实而又勇敢的人,遂收回成令,让他继续驯养。

纪渻子走后,齐王在期盼中又苦苦的熬了10天。齐王不等纪渻子进宫,带领一班随从径直到驯养场。此次齐王作好了要么交斗鸡,要么交人头的决定。

在鸡场,纪渻子迎见齐王:“差不多了!”

皇上听毕问他:“可以参斗?”

“完全可以。”纪渻子肯定地回答,“现今斗鸡虽遇挑战者向它鸣叫,仍神色自若,视而无见,毫无反应。看上去像一只木鸡。”

齐王转怒为喜,亲自看见斗鸡,只见它昂首挺胸,精神安定专一,不惊不动。连连叫绝:“好鸡,好鸡!”喜不自胜。他令人把挑战鸡引到斗鸡面前,这些鸡一看见纪渻子驯养的斗鸡望而却步,腿都吓软了,转身便逃。胆大的与它斗不了几个回合,纷纷狼狈逃窜。

真正有本领和才能者,都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驯养斗鸡的大师重视精神品质的修炼,反映出他的德才观。这个寓言启示人们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器。

管庄子刺虎

管庄子是远近闻名的勇敢的猎手,他常常一个人猎杀虎豹豺狼,无所畏惧。

一次,管庄子来到一座山前,见有两只老虎在那里争吃人肉,正在拼命厮打着。它们时而举起前腿互相猛扑,时而互相咬住脖颈不放,两虎的咆哮声震撼着山林。

管庄子举起锋利的猎叉,正要上前刺杀这两只老虎,与他同行的管与连忙拉住他,说:

“老兄且慢!”

管庄子说:“还等什么?现在两只老虎正在厮打,我得乘它们不备刺杀它们。不然的话,这两只老虎一会儿平静下来,重新和好,我还对付得了吗?”

管与说:“最好的时机还没到。你想,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们为争夺这块食物正疯狂搏斗,不最后见一个高低,它们不会罢休。两虎真的动怒拼打,弱些的肯定会被咬死,而强些的那只虎也会被咬伤。等到它们死的死了,伤的伤了,你再行动,只需要轻而易举地将受伤的老虎刺死,这两只老虎就都属于你了。”

管庄子恍然大悟。原来管与给管庄子出的是一个只需付出刺杀一只伤残老虎的代价,却能收到杀死两只老虎的主意。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有一天,更羸跟随魏王到郊外去游玩。玩着玩着看见天上有一群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在这群鸟的后面,有一只鸟吃力地在追赶着它的同伴,也向这边飞来。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会有这样的事?”魏王真有点不相信地问。更羸说道:“可以试一试。”过了一会儿,那只掉了队的鸟飞过来了,它飞的速度比前面几只鸟要慢得多,飞的高度也要低一些。这只鸟飞近了——原来是只掉了队的大雁,只见更羸这时用左手托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对着这只正飞着的大雁拉满了弓。只听得“当”的一声响,那只掉了队正飞着的大雁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是凭什么将空中飞着的鸟射下来的。更羸笑着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是怎么知道这只大雁是受过了箭伤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说完就问。更羸笑着继续对魏王说:“从这只大雁飞的姿势和叫的声音中知道的。”更羸接着讲:“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旧的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它心里本来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翅膀再也飞不动了,它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故事中的大雁听到弓弦声响后就惊惶万分,是因为它身上受过箭伤。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指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过亏,于是就老是害怕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可以说是惊弓之鸟。

次非斩蛟

楚国有个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时来到吴国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锋利的宝剑,高高兴兴地回楚国去。

次非在返回楚国的途中要过一条大江,便乘船渡江。当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时,忽然从水底游来两条大蛟,异常凶猛地向这条小木船袭击过来,很快地从两边缠住渡船不放,情况非常危急,所有乘船过江的人都吓呆了。这时,次非向摆渡的船夫问道:“您在江上摇橹摆渡多年了,您曾经见到或听到过有两条大蛟缠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还能够有活下去的可能吗?”船夫回答说:“我驾船渡江几十年,也不知送过多少人过江,不说没见到,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没有危险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这两条恶蛟的话,全船的人就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他立即脱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从吴国干遂得到的宝剑,对船上的人说:“这两条大蛟如此凶恶,也只不过是这江中一堆快要腐烂了的骨和肉,还怕它干什么?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丢掉了这柄刚刚得到的上好宝剑,哪怕是我个人的生命,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说完,他就毫无犹豫地手持宝剑跳到江中向缠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经过一场紧张、激烈的人与恶蚊的争斗,次非挥剑斩了那两条大蚊,从容不迫地上到船上来。就这样,次非斩除了两条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割肉自啖

战国时代,在齐国有一个无名小镇,镇上住着两个自命不凡、爱说大话、喜欢自夸为全世界最勇敢、最顽强、最不怕死的人。他们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

有一天,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碰巧同时来到一家酒楼喝酒。他们一先一后进了酒楼后才互相看见对方。两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后,便选中靠窗的一张又干净、又明亮的餐桌相对而坐。不一会儿,酒保送上来了一坛陈年老酒。店小二又替他们剥去坛口上的封口泥,打开了酒坛盖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店小二替他们各自斟满了一碗酒后,把酒坛子放到桌子上,很客气地退了下去。

这两个“最勇敢”的人喝了一会酒,聊了一会天,边喝边谈,渐渐觉得有酒无肉实在是有点乏味。其中一个“最勇敢”者提议说:“老兄,稍等一会再喝。这样光喝酒不吃肉也不是味,我到菜市场去买几斤肉来,叫这酒店厨师加工后端上桌子供我们下酒。咱俩难得在一起,今天喝个痛快。”另一个“最勇敢”者答道:“老兄,不必到菜市场去买肉了。你我身上不都长着有肉吗?听人说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们将自己随身带的刀在自己身上割下肉来下酒,又新鲜、又干净,不是更好吗?只叫店小二端盆酱来蘸着吃就行了”。第一个“最勇敢”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只好同意了对方的提议。不一会儿,店小二将一盆酱端来了,放在桌子上面。他们每人喝了一碗酒后,各自抽出自己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血淋淋的放在酱盆里蘸了一下,然后送到自己嘴里咽了下去。就这样,他们每喝一大碗酒,就在各自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吃。当时在场的人看到后又惊讶,又害怕,但谁也不敢上前干预。这两个“最勇敢”者在酒楼里一边喝酒,一边吃着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他们两个人都自称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谁也不肯在对方面前认输。就这样,酒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他们身上的肉也一大块一大块地被割下来;鲜血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流出,流到地上,流了一大片……不多久,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都由于失血过多而死去。

“割肉自啖(dan)”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本来是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危险和困难。但盲目的逞勇斗狠却是无聊的行为,是愚蠢而可悲的。

螳螂之勇

有一次,齐庄公带着几十名随从进山打猎。一路上,齐庄公兴致勃勃,与随从们谈笑风生,驾车驭马,好不轻松愉快。忽然,前面不远的车道上,有一个绿色的小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昆虫。那小昆虫正奋力高举起它的两只前臂,怒气冲冲地挺直了身子直逼马车轮子,一副要与车轮搏斗的架势。

小小一只虫子,竟然敢与庞大的车轮较量,那情景十分感人。这有趣的场面引起了齐庄公的注意,他问左右:“这是什么虫子?”

左右回答说:“大王,这是一只螳螂。”

庄公又问:“这小虫子为何这般模样?”

左右回答说:“大王,它要和我们的车子搏斗,它不想让我们过去呢。”

“噫!真有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庄公饶有兴趣地问左右。

左右回答说:“大王,螳螂这小虫子,只知前进,不知后退,体小心大,自不量力,又轻敌。”

听了左右这番话,庄公反而被这小小螳螂打动,他感慨地说道:“小小虫儿,志气不小,它要是人的话,一定会成为最受天下尊敬的勇士啊!”说完,他吩咐车夫勒马回车,绕道而行,不要伤害螳螂。

后来,齐国的将士们听说了这件事,都非常感动。从此,他们打起仗来更加奋不顾身,都愿以死来效忠齐庄公。

人们常说螳螂挡车,不自量力。然而我们从另一面来看,螳螂挡车之勇,也实在可赞可叹,这种置生死于不顾、敢于抗争的勇气,不是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吗?

宋大贤斗鬼

南阳的西郊有一座亭子,本来修建它是为了让过路的人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可是这一带常常有恶鬼出没,搞得人心惶惶,再没有人敢到那里去过夜。不然的话,就会遭到灾祸。

南阳地方有个叫宋大贤的人,他身材魁梧,血气方刚,为人正直勇敢,天不怕地不怕,从来就不信邪,还学了一身好武艺。宋大贤听说西郊的亭子闹鬼,嫉恶如仇的他决心去看个究竟,也许还能为民除害。这么想着,他也不带任何兵刃利器,仅仅只是背上自己心爱的古琴就出发了。

夜幕降临了,亭子四周的树林影影绰绰,显得神秘恐怖,偶尔传来一两声猫头鹰凄厉的叫声更是给夜色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宋大贤一点儿都不害怕,一个人坐在亭楼里,悠然自得地弹着琴。

忽然,楼梯上传来一阵“吱吱嘎嘎”的响声,不一会儿,一个恶鬼就来到了宋大贤面前。这个恶鬼一头火红的乱发披肩,眼睛闪着荧荧绿光,长长的獠牙露在外面,拖着一条血红的舌头,指甲又尖又长,样子可怕极了。它呲牙瞪眼地对宋大贤说:“你是何方狂徒,竟然有胆子到这里来,想尝尝我的厉害吗?”宋大贤正眼都懒得瞧它,仍然自顾自地弹他的琴。

恶鬼见宋大贤无动于衷,就转身高去。过了一小会儿,恶鬼又从街市上回来,拎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问宋大贤:“你愿不愿意睡一会儿呢?”说着就将那颗人头扔在宋大贤面前。宋大贤还是没有被吓住,反而哈哈大笑着说:“太好了,我睡觉正缺个枕头,你为我想得太周到了!”恶鬼见这个办法还是不起作用,又转身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恶鬼再次回到楼上,恶狠狠地对宋大贤说:“喂,你敢不敢和我比试一下搏斗的本领?”话音未落,就向宋大贤扑过去。宋大贤眼疾手快,猛地一闪,抓住鬼的腰,把它倒提起来,用力抡转。恶鬼受不了了,凄厉地号哭着求饶,见宋大贤不为所动,又求宋大贤快点把它弄死,免得再受痛苦。宋大贤将恶鬼打死后,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老狐狸。

从这以后,亭子清静了,再也没有野鬼来骚扰人了。

宋大贤斗鬼的经历告诉我们,邪恶势力的本质是虚弱的,我们不应被其强大的外表所吓倒,而要坚决与之作斗争,绝不手软,因为邪终不能胜正。

上一篇:勇怯篇之二
下一篇:智愚篇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