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古筝曲 >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 来自 国学经典诵读网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佳作,乐曲通过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极富南国情趣,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据传是何柳堂作曲,尚未证实。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祷编著的《弦歌必读》。后经潘永璋执笔整理。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解题说:“广东古曲之一,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长相思,长相思,无边细雨密如织。犹记当初别离时,泪满衣襟绢帕湿。人生聚散如浮萍,音讯飘渺两无情。独坐窗前听风雨,雨打芭蕉声声泣。遥请惊鸿问故人,他乡独闯可安否,忘远方思友人。

人们喜爱芭蕉,对早春的未展芭蕉,情有独衷。唐代的钱珝作《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在这里未展的芭蕉叶,如同冷烛绿蜡,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又如少女的芳心,受着寒气袭人的环境束缚,只好把它深藏在紧紧封缄的书札中。苏轼《题净因壁》“蕉心不展待时雨,葵叶为谁倾夕阳”,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倾诉出来,对芭蕉颇有怨悱。从芭蕉的风姿,依稀能感受到词人的心灵。唐代的张说诗中有“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唐代的张子厚有一首《咏芭蕉》诗:“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芭蕉经雨心犹卷,以芭蕉喻自己心情闷郁不舒畅。最被人称道的是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丁香结是指丁香的花蕾。“芭蕉不展”与“丁香结”的外在形态有个相似之处,那就是不舒展。李诗正是借这相同而又相异的物象来写有情人相思相忆而又不能相亲相会的愁苦不堪。写过“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间雨”的贺铸曾眷恋一女子,久别后,这女子寄给贺铸一首诗,“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于是,贺铸便写了首《石州引》,正是“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

由于芭蕉叶大,尽可蕉窗听雨,聆听天籁。雨打芭蕉便成为诗词中一常见的意象,用于营造特定的意境。诗人对雨打芭蕉的声音,有很多细致的描绘。有的诗词写得婉曲细腻,清俊芳润,读来令人舌底翻澜,口角噙香。白居易说:“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吕本中说:“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杨万里写的《芭蕉雨》中“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林逋“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悬想枕上情景,听雨打芭蕉,真是韵味十足,还有谁能像自己这样领略这幽美的情韵。


乐曲材料源于“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碎处理,使之形象生动,音乐优美动人。乐曲一开始,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接着以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音乐时现短促的断奏声,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作响,摇曳生姿,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雨打芭蕉》


上一篇:《昭君怨》
下一篇:《妆台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