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古代有关于书画理论的名著

四、书画名着

0696.《书谱》

墨迹本,孙过庭撰文、书写。孙过庭(646-691),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善草书。《书谱》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三千五百余字,衍文七十余字。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评论书法作品的人多涉浮华,只关注其外在形状,而没有究竟到内在精义,因此撰《书谱》一卷,对书法的运笔评加阐述,所以唐宋时期又称它为《运笔论》。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着,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孙过庭在书中提出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书法观,强调了学习传统而不违时代的审美要求,追求时代感而又不与时弊流俗相混同,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反对写字如同绘画"巧涉丹青,功亏翰墨",反对把书法当作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认为楷书和草书要融合交汇。《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与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是相统一的,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0697.《法书要录》

书法学论着总集,张彦远编撰。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生于缙绅大族,高祖、曾祖和祖父皆曾为相,有"三相张家"之称。张彦远官至大理卿。他博学有文辞,尤工书法,擅长隶书。曾书有《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作品。

《法书要录》十卷,收录东汉至唐代诸家书学论着三十七种,皆录全文,未见之书只录书目,后附二王帖释文四首二十八条。其选材审慎,内容丰富,是一部汇辑并选录唐以前中国书法资料的总集。有些篇章都是颇为重要的经典,末卷《右军书记》所记内容可以作为研究王羲之字的流传及文章事迹的资料,赵壹的《非草书》、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论书》、张怀瓘的《书断》等都是古代书论名篇。流传甚广的传为卫铄的《笔阵图》和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也被收入其中。《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之"采摭繁复,后之论书者,大抵以此为据",是书法艺术和中国书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0698.《艺舟双楫》

清代书法理论着作,包世臣着。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书学理论家。此书内容包括论文、论书两楫,故名"双楫"。论书包括"述书"三篇、"历下笔谭"、"后附四则"、"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等十二节,大力提倡北碑,扬碑抑帖,对当时书坛影响很大。清道光、咸丰后北碑盛行,此书实开风气。作者论书一反清代书坛对赵孟頫、董其昌的偏爱,对改变清代书法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其书法理论的立足与方法,都与前人有所不同。

0699.《书法雅言》

明项穆着。项穆,字德纯,号贞.元,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书画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之子,万历年间书法理论家。

《书法雅言》是一部书法理论着作,.共十七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作者从儒家的观点出发,认为书法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书法是人格的表现,"心之所发","运之为字迹",认为人品不同,性情各异,影响到笔势运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字形。关于书法学习,项穆强调内心修养,强调一开始便应注意精神与形式的互相渗透。此外,作者还强调书法的"正统",把王羲之与孔子并列,排斥苏轼、米芾,认为后世有成就的书法家,都不过是发挥了王羲之的某一方面。其宗旨为扬晋人而抑苏轼、米芾,但叙述清楚,井然有序,观点皆出自经验总结,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及借鉴作用。

0700.《古画品录》

南朝齐谢赫撰。谢赫,生卒不详,.齐梁时人,着名宫廷派画家,擅画肖像。

《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画论专着,共一卷,分为两.部分:序论和画品。他首先指出了绘画"明劝戒,着升沉"的作用。尤为可贵的是他从多年的绘画创作实践中,提出了精辟的"六法论"。从此,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评画的准则和引导无数中国画画家探索、创新的理论指南。以至于"六法"一词,后来引申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不仅如此,该书还以"六法"为准,对三国吴至南朝齐三百年间二十七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级,评其优劣,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对画家进行品评的着作。

0701.《唐朝名画录》

又称《唐画断》,第一部中国绘画断代史,一卷,晚唐朱.景玄着。朱景玄,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官至翰林学士、太子谕德,会昌年间(841-846)尚在。

全书大体沿用唐李嗣真《画后品》和张怀瓘《画断》.分品列传的方式来裁定画家的等格。书中按"神、妙、能、逸"四品,着录唐代画家一百二十四人,除逸品外,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等。书前有自序,阐述写作缘起及艺术见解。序后有目录,于每人下注明所善画科。次立小传,述画家生平事迹,评论画艺。其资料来源于唐人有关着作和作者亲自采访收集,史料大多翔实可信。对于时代较近的画家、与作者同时的画家,本书记述较多,因此在绘画史理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0702.《林泉高致》

又称《林泉高致.集》,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籍的重要代表,北宋郭煕及其子郭思着。郭煕,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年间为御画院艺学,官至翰林待制。郭思,字得之,郭熙子,元丰五年进士,善杂画,尤工画马。

全书分六节,即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明以后流行本缺"画记"。今存六节中"序言"和"画格拾遗"两节为郭思所写,其余四节均为郭煕生前所述,由郭思记录整理而成。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着作。作者认为山水画要表现"意境",山水画不是单纯自然现象的再现,强调要表现出山水远近深浅的不同和风雨明晦、四时朝暮的变幻,指出"景""思""情""意"在作品里得以体现。并且在书中对画面布局、形象塑造、笔墨技巧以及表现四季、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作了讲解。提出了山水"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的观察和创作方法,成为后世山水画创作取景构图的原则。作者还强调画家要注意艺术气质的锻炼和文学修养的提高,从中汲取创作经验,以丰富作品的意境。

0703.《宣和画谱》

北宋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着录着作。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内府编撰。《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是姊妹篇,作者不详,或说赵佶,或说蔡京、米芾。就书中内容和文风考察,似乎是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参与下,由官方组织人力,集体编写而成。

《宣和画谱》,二十卷,成书于宣和庚子(1120)年。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二百三十一人,画六千三百九十六轴。并按画科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每门依叙论、画家传略、作品件数、作品名称排列。虽属着录之书,但从画科叙论和画家评传来看,已大大超出了着录的范围,具有绘画史论的性质。因此,可以说此书不但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记载宫廷藏画品目的着录书,而且还是一部传记体的绘画通史,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0704.《画禅室随笔》

中国明代书画创作、评鉴的理论着作,董其昌着,全书四卷。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一说该书非董其昌自撰,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卷一包括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等节;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古画等节;卷三和卷四则为作者记事、评诗文等的杂言随笔。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得势,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畅",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书中的一些绘画理论、技法都有独到见解,对以后的绘画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画论对清代"四王"画派具有极深刻的影响。

0705.《芥子园画谱》

又称《芥子园画传》。中国画技法图谱,共三集。清代王概、王蓍、王臬兄弟应李渔之婿沈心友之请编绘,因刻于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故名。

画谱每集首列画法浅说,次摹诸家画式,末为摹仿名家画谱。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所以风行于世。嘉庆年间书坊将丁皋的《写真秘诀》等画谱合刻为《芥子园画传》第四集。光绪年间巢勋又将此四集重摹增编,在上海石版印行,流传益广。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