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简介(2)

0188.乡关情思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时著名文学家。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后奉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虽然庾信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但却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这个时期他创作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文学成就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既吸收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的修辞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刚健的文风,是南北文学互相借鉴、融合的典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即所谓的"庾信文章老更成"。而以抒发乡关情思的作品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是《咏怀》二十七首。

0189.诗中有画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居住于浦(今山西永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精通佛学,钦佩维摩诘。开元进士科第一,曾任大乐丞、右拾遗等。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迫出任伪职。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无意仕途,诚心奉佛,故后世又称其为"诗佛"。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其中他的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如《汉江临眺》、《山居秋瞑》等。他的山水田园诗,描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画,为当时著名画手。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

0190.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这种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充分体现了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的阳刚之美。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因为这三者都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他与杜甫合称"李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0191.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号少陵野老、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是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他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诗格律严谨,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沉郁顿挫,细腻感人,形象鲜明,特别注意遣词炼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由于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诗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又被称为"诗圣",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留下的诗有一千四百多首,如"三吏三别",《丽人行》等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0192.古文运动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一时韩门弟子甚多,李翱、皇甫湜等都追随他积极作古文。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他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代表人物。

0193.新乐府大家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中年以后渐渐以闲适诗为主。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少傅"、"白文公"。致仕后奉佛,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代表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他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如《源氏物语》中,常常能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0194.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人称为"李昌谷"。虽然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鼓励李贺应试。无奈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李贺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

因仕途失意,李贺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其诗多揭lou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有的作品晦涩险怪。

0195.花间词人温庭筠

温庭筠(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晚唐著名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才思敏捷,唐代进士考试要考八韵一篇的律赋,据说他一叉手便可成一韵,八叉手即可完稿,时人称之为"温八叉"。温庭筠的诗赋辞藻华丽,当时颇为有名,但为其词名所掩。他长期出入秦楼楚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并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形成浓艳精巧、绵密隐约的词风。在五代人选编的《花间集》中被列于首位,入选作品达六十六首,被称为"花间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