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国古代儒释道各家的代表著作和哲学名著(1)

二、哲学名著

0425.《周易》

儒家重要经典,为六经之首。周有二义,一指周朝、周文王,一指周遍、周密;易有三义,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合起来,即指周朝探讨宇宙人生变易法则的书。

《易经》为占筮之书,相传伏羲画八卦,传至夏朝名《连山》,至商朝名《归藏》,周文王被拘于羑里而演绎成《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共记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有卦辞、爻辞作说明。《易传》为后人对《易经》所作的解释,共十篇,亦称"十翼",以示辅助之义,传为孔子所作。

《易经》以阴阳变化的规律为前提,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的规律,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通过对损益、否泰、吉凶、得失、祸福等一系列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表达了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统治者的管理和人生的把握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周易》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汉代以来,《周易》被儒家奉为经典,对《周易》的众多阐释研究,形成了"易学"的诸多流派,如象数派、义理派等。宇宙和社会充满着神秘,而人生也需要神秘,所以《周易》就成为人们进入神秘、破解神秘、享受神秘的金钥匙。

0426.《大学》

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其中的"经"为曾参所记孔子的言论,"传"则为曾参门人所记曾参的言论。古人的教学,设立有小学和大学。小学指的是小人之学,教儿童识文断字;大学指的是大人之学,教成童经籍和六艺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宋儒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初学入德之门",影响极大。《大学》论及的内容较广泛,对国家政治纲领、伦理道德和天命思想等都有涉及,主要是论说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理家的关系。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纲领,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在修明天赋之德,要使臣民日新其德,要在行为方面达到至善。这是大学的"三大纲领"。还提出了实现天下大治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探索事物的道理,获得真正的智慧,真诚意念,端正内心,修养自身,管好家族,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是古人的人生必修课。拥有了这八大本领,自然达可以兼善天下,穷可以独善其身,所以永远是健康自在、进退安详的。这对今天培养我们的人生境界和爱国情怀,都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老祖先的思维模式是觉悟,所以认识世界的方法千差万别。宋明时代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论争之焦点,就在于"致知"与"格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哲学思想和认识途径,意义深远。

0427.《中庸》

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重点阐发孔子的中庸思想。中,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平常,常道,日用。首见于《论语.雍也》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要求人们遵循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处世原则,以诚意正心为本。"诚"原本指一种完美至善的道德境界,《中庸》从世界本源的意义上进行引伸发挥,提出一个人若能达到至诚,就会与天道合一,成为圣人。而要达到至诚,则必须尊德性,道问学,即重视保持自身天赋德性,认真学习人生智慧。诚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庸,亦称中道、中和,而中庸又是天道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因此承载天道的君子必须以中庸处世:"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行为目标,对于经世致用、为人处世、探索真谛、提升境界等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不无益处。尤其是中庸之道作为中国思维或者模式的标志,对于缓和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与自然之间日益恶化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早日来到的当今社会来说,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0428.《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四书之首,由孔子弟子编撰而成,现存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以语录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耳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论语》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轫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人要爱人,统治者要爱百姓就是仁政、仁德,否则我们人类就跟禽兽没有差别;为了实现仁爱、仁德,天下就必须建立或者恢复周公所建立的礼制,叫做克己复礼。因为大家如果都自私,就不会爱别人,社会就充满了战争和动荡;要实现克己复礼,就得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做的就是义,义的意思是适宜、合礼,不义就是不该做的;那要怎么知道这是义不是义呢?就得kao教化,教化最好的手段就是音乐。通过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便能知道什么合义不合义,这就是乐或者乐教。仁义礼乐四字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义是目的,礼乐是手段。礼辅助仁,乐成就义。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许多名言至今仍受到广泛认同和推崇,充分展示了东方哲人特有的识见和智慧。

0429.《孟子》

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四书之一。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与孔子故乡曲阜相邻。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和孔子一样,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曾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但他的政治主张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家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到南宋孝宗时,朱熹将《孟子》编入《四书》。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以及清代焦循所撰《孟子正义》,都是研究和学习《孟子》的重要资料。

孟子主张仁政爱民;孝悌忠信,仁者无敌;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等,在今天仍然有着广泛的政治意义和人生价值。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0430.《荀子》

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况的主要著作,包含了荀况的哲学、伦理、政治、人生等各方面的思想主张,同时又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教育著作。他居家不仕,著书立说达数万言,对当时的齐国和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与"亚圣"孟子齐名,后来的著名法家学者和政治家韩非、李斯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荀况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以礼制治国,用刑法的手段来制裁那些不安分守礼的人,以求得天下的安定和统一。因此就必须强调礼的教化,让人知道礼。在礼的教化中,荀况极重视闻见、知、行三个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学生必须主动学习,要从"求诸己"入手,而教者必须察言观色,待学生先问而后告知,反对不问而告与问一告二的教法。这与孔子的"不愤不发,不悱不启"意思相似。

在《劝学篇》中,荀子认为,学习的方法在于"积累"与"专心",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全在于积善不息。只要专心致志,虚一而静,便可最终达到大清明的境地,即所谓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著名的论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对于教师,荀况认为他们的作用比"礼"还要重要,可与天地君亲列在同等的地位,后世便有了天、地、君、亲、师的五大。

0431.《管子》

管仲学派著述总集。主要收录管仲遗说和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士的著作,托名管仲所作,共三百八十九篇。现存《管子》,为汉代刘向编定,实存七十六篇。

《管子》内容较庞杂,涉及了自然和社会的众多领域,兼有道、法、名等多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相结合,礼法兼用,注重耕战,提倡"以人为本"。哲学上的精气说对后世如汉代的王充、唐代的柳宗元等的自然观有着重要的、深刻的影响。《管子》还提出自然变化规律的"天道"和人的趋利避害的自然本性的"人情"的两大基本范畴,作为其政治、经济思想的哲学前提。尤其是在《牧民》当中提出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不仅对八德的形成和发扬作出了贡献,对国家管理和伦理教化的实施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0432.《公孙龙子》

战国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作。公孙龙,字子秉,魏国(今山西省南部)人,活动年代约在前320前250年间。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收录《公孙龙子》十四篇,现存六篇。第一篇《迹府》为后人搜集的有关他的事迹,其他五篇为公孙龙所作。

他的《白马非马论》和《坚白论》是名辨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并且夸大这种矛盾,再否认两者的统一,最后自然会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即白马不是普通所说的马,颜色中的白色和质地的坚硬也是可以人为地分裂开来论述的。《指物论》还着重论述了指与物的关系。"指"即事物的概念或名称,"物"是具体的事物,二者的关系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通变论》则论述了对运动变化的看法,《名实论》讨论名与实的关系。这五篇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名家学说体系。

0433.《墨子》

记载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墨翟思想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该书七十一篇,今仅存五十三篇。墨翟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已经盛行。他早年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繁琐的礼,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在当时成为和儒家并重而且对立的显学。

《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教育的目的,尤其重视服从纪律和艰苦实践。认为生活环境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应该把道德教化放在首位。尤为可贵的是墨翟本人在自然科学和形式逻辑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书中包括了机械、数学、物理、几何、光学等方面的内容,并有较完整的逻辑思想体系。墨翟把这些知识和思想教给弟子,使之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当时其他各家,也使墨翟成为中国最早见诸史料的科技教育家和逻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