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 《墨竹图》
《墨竹图》说明:
《墨竹图》是宋代墨竹大师文同的作品。文同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不仅为午古墨竹画家所趋尚,而且成为传统绘画创作遵循的规范。他独具一格的创作,驰名画坛,开启了著名的“湖州竹派”。后世各代出现了不少墨竹画名家,墨竹画风盛极于世,这与文同墨竹画创作理法的影响,都有直接的关系。至于他的作品,据《东坡题跋》记载,文同挥笔画墨竹,常被“坐客争夺持去”,后来见人设置笔砚,就“逡巡避去”,认为学道未至,不可妄自予人,终使传世作品无多。所以汤垕《画鉴》载:“文与可画竹,真者甚少,平生止见五本,伪者三十本”。这样一来,文同的这幅《墨竹图》,就成为世间“奇作”了。
这幅《墨竹图》,绢本,无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密叶纷披,折旋向背,蓊郁喜人。枝叶多用浓墨,新枝嫩叶,渍以淡墨,撇叶锋长而毫芒不露,叶尾拖笔布白,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但它的奔放形迹,则显示了竹子“剑拔十寻”的锋芒。全图笔墨爽适,动合矩度,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
文同是一位画竹而更爱竹的画家。他曾于筼筜谷开辟园林,广栽竹木,以至居室住所也命名为“墨君堂”、“竹坞”,并常与画友共同探讨画竹的方法。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虵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在这里,文、苏强调绘画要以大自然的“成竹”为基础,充分发挥画家感受和理解的能动作用,深思熟虑,才能挥笔而就。
文同画竹,正因为十分注重观察竹子的形态,领会竹子的神韵,故而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这一帧笔墨简练、功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念的显露。 文同常借咏竹、画竹来比喻人格和情操的高尚。他的一首《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写道:“故园修竹遶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就是以竹比喻君子,把自己的“意欲不仕”之意,通过竹的“怪归迟”来表达。所以他画竹,也不乏诗余遣兴自我抒发的闲逸情致。
在绘画史上,文同以墨竹享盛名,墨竹虽非始于文同,但历来评论墨竹画家,无不首先提到文同,予以极高评仇如元代画竹名家李衎,在所著《竹谱详录》中评云:“文湖州(文同)最后出,不异呆日升空,爝火俱熄,黄钟一振,瓦釜失声矣!”把文同的作品比为光耀夺目的太阳,声音宏亮的黄钟,说明文同的墨竹成就是超过了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