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当我们一遍一遍地朗读它,它已经成了一个整体进入孩子们的脑海,滋养心灵。微写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思维自由、表达自由、表现手法自由,当诵读指向了“微写作”的目标,当微写作有了一定的情境基础,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素养便得到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 诵读 微写作
近两年,经典诵读也成为我们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形式之一。“融合百家为国学,海纳百川成经典。”那么,作为小学老师,如何选取适合儿童的诵读内容?孔子很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辟的阐述了学和思的关系。“思”相对于“学”,更多和一种创造性的思考相联系,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引导儿童从体验视角“诵经典,写世界”。微写作作为一种写作教学形式,从写作教学的视野分析,微写作是学生使用的一种用时较少,内容集中,形式自由,篇幅较短的即时性写作形式。当诵读教学撞上微写作,诵读不再乏味,写作不再困难,一切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低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水平不高,写作水平有限,如何在经典诵读的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选取合适的学材
从一定意义上“经典诗词”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通过天才的直觉、洞察体悟到人生、宇宙中深邃的真理,儿童有这方面的天赋,他们勇于对未知事物提出大胆的想象和猜测。经过调查和整理,发现低年级学生喜欢诵读古诗、儿歌,尤其对现代儿童诗非常感兴趣。经研究,这些儿童诗都具有以下特点:
1.诗的内容活泼、易懂,词语富有形象性。
富有形象的文字,会让孩子们读起来生动有趣,又容易理解。如金子美铃的《玻璃和文字》中“文字,就像蚂蚁,又黑又小。可是,很多文字聚在一起,却能写出黄金城堡的故事。”让孩子读得明白,读得喜歡。
2.诗的内容富有韵律,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韵律的文章,容易读也容易记,就像呼吸一样,有张有弛,轻松自在。如二年级课本《水乡歌》中“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活泼、轻快的节奏,让孩子们熟读成诵,配上自创的动作辅助,似乎成了口中的小曲,时时哼唱。
3.诗的体裁有一定规律,具有反复的特点。
一首歌曲,总有会主歌和副歌组成,反复出现,既可深化主题,又有规律可循。再如《水乡歌》中,“水乡什么多?”引领每小节开头,不同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水乡特点:水多、穿多、歌多。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脱稿诵读也简单多了,自然,兴趣就提高了。
二、探索课题教学方式,为学生找到适合的学法
当我们赋予诵读教学新的生命——微写作,自然在教学中也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1.设置开启诗
经过老师们合作,每月一主题组合诗尘埃落定,比如,教学以“吾爱吾家”为主题的开启时,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候语:
老师:午安,孩子们
孩子们:午安,张老师
张老师:暖暖的午后,让我们调整状态,感受一份宁静。
孩子们:暖暖的午后,让我们振作精神,享受这份宁静。
张老师:我们都有一个家,家是最温暖的。阳光能进来,照亮可爱的家。
孩子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家是最快乐的。小鸟可以唱歌,让家里充满优美的歌声。
齐:家是最亲密的。有爸爸、妈妈和我,
张老师:让我们一起“吾爱吾家”!
每次教学前,我们都会如此相互问好,愉快的开启学习之旅。
2.教学以诵读为主,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一名朗读者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国家语委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其中对学生提出的目标便是: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正如电视节目《朗读者》中所说,朗读的意义在于它不是随意交谈,而是一种更富条理性和组织性的语言方式。随着孩子读的书越来越多,他们会慢慢地注意到语言中所蕴涵的逻辑性与语法结构。我们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语言越多,随之思维就越清晰。为此,每一次教学中,我们都尽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老师范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比赛读、展示读、欣赏读等形式,搭建诵读的平台,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得到褒奖,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
3.教学中注重体验,找到合适的写作切入点
儿童对诗词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只有在自己有所体验下,结合生活经验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充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对任何答案都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肯定思考的角度独特,这点,对于再创作很重要,学生想写、敢写、会写都是建立在想说、敢说、会说的基础上的,课堂,恰好是最佳阵地,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在体验和表达的基础上,老师会带着学生分析诗歌创作的特点,这些,都是从学生喜爱的焦点出发:形象的、有韵律的、反复的要素加以引导,如“吾爱吾家”主题第一单元《爸爸妈妈和我》第一小节内容“爸爸是蓝天,妈妈是白云,我是一只快乐地小鸟,在蓝天和白云之间飞来飞去。”教学时,让孩子们比较爸爸和蓝天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会做如此比喻,蓝天、白云、小鸟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小鸟在蓝天和白云之间飞来飞去?然后再体会的快乐的一家,已经“我”的自由自在。接着反复的三个小节学完之后,带着学生整体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问孩子们:在你的一家中,你觉得爸爸、妈妈和你还像什么?经过大量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再创作,仿造诗的写作方式进行表达,鼓励与众不同的观点表达方式出现。
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师生开始创作,当堂,诸如:“爸爸是钢琴,妈妈是琴键,我是一个活泼的音符,在钢琴和琴键之间快乐地跳来跳去。”这样有趣的作品出现。
三、成果展示多样化,搭建合适平台
为了保持孩子们创作的热情,学校在同年级间开展了好诗欣赏活动,每个班针对一主题推荐三首优秀创编诗分享在年级组群,由备课组长下载汇总,然后每班在诵读复习课上,会将这些优秀作品宣传和诵读,体会他人用词用句的微妙之处。同时,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经典比赛,让诵读深入人心。再则,将孩子们的作品收入《童心童绘》编织诗集,全校传阅,家长欣赏。并且,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荔枝FM”,孩子和老师一起加入“我的直播室”,以此,让习作成为孩子们表达的需要,享受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