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特别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途径愈发广泛,这对国内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来华留学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加强对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来华留学生,高校必须基于文化自信,利用学校课程、地域特色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活动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来华留学生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 来华留学生 传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8-0059-03

文化自信宏观上关系到国家、民族能否准确看待自身文化,既能看到不足,又能满怀信心、弘扬出去。微观上则体现为个体对国家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身份认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视域中如何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来华留学生能积极投身中国文化学习,并化身为传播桥梁,让更多外国人认识、认可中国文化,显然也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发展,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新时代发展下,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愈发重视,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教育教学活动,都能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标杆,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不仅能加强国家间文化交流合作,更能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舞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局限于本国人学习传播,来华留学生亦是很好的传播对象。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不仅能开拓知识眼界,丰富学习体验,在与国内学子文化学习交流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会大大提升,且留学生还能作为一座文化传播桥梁,他日学成归国,能将自己亲身所学、感受到的中国文化传递给他人,以改变其对中国文化的“腐朽陈旧”“刻板”印象,加强国际文化交融。此外,学习传统文化,既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也是思想渗透。前者能让留学生体验别具一格的中国文化,如昆曲京剧、传统节日活动等,这对很多留学生来说都是眼前一亮的内容;后者则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强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体悟,知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硬道理,以及“太极拳”中的以柔克刚、过犹不及的道理。文化表现形式各式各异,可文化情感是足以直击留学生内心的。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培养留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良好品质,亦可让其更好地适应国内环境,认可中国文化。

二、传播过程需要避免的误区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作用,才能使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得到不断滋养。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不仅要靠中国当代青少年们,同样也要借助国际力量,如来华留学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而从文化自信视角看,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时要避免几个误区:

首先,不得将文化自信与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思潮在国内影响颇大,这一影响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实际上与传播者——国内外留学生息息相关。国内不少教师受教育水平较高,不少都曾在国外求学过,教学中,中西方思潮不免会交织碰撞,以致缺失了一些理性,未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甚至还否认了本土文化。

其次,肆意夸大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特殊历史时代,文化应运而生;其蕴含的思想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带有等级社会的烙印,与当今时代的思想价值观、思维思考模式相悖。当今教育,所需要的是被提炼过的、符合时代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不含有阶级性质的优秀传统文化。若不能加以辨识、创新传统文化,只是照搬套用,一股脑地将所有文化都传输给来华留学生,不仅无法让其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甚至还会丧失掉中国文化自信,阻碍中国文化发展。因此,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直接夸大其作用,更不能直接等同于文化自信,而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创新发展。如此,不仅是来华留学生,本土学生也能真正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忽视文化行为培育。实践出真知,文化源于生活且指导着实践,并于实践中不断发展,最终才有了完善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当前,不少高校已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且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教育活动的重心多放置在知识文化学习上,忽视了实践过程。对留学生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评价大抵是其外在表现与内化程度。文化行为践行的前提是文化认知,文化认知内化于心的外在展示虽为文化行为,却无法提高文化认知水平。因此,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更要让文化知识扎根于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习惯中,使其在良好的文化实践氛围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与魅力。

三、传播方法

1.学校课程教学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教学。为了让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高校有必要开设相关的文化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规划中。首先,在语言文学等主干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引导留学生进行国学经典学习、诵读,如背诵唐诗宋词,学习《论语》《中庸》,阅读文言文等经典著作,以深化留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品读经典,熏陶其精神。

其次,在对留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高校可结合校内学科特色与课程教学内容,从中挖掘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源,将传统文化渗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如高校开设的设计课程,就很好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山水泼墨画、各种吉祥人物传统纹样等,从古代文学传承、修身养性等视角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又如高校还针对民族艺术文化开设民歌艺术部,通过非遗文化保护法规策略、本土艺术、民歌训练等教学课程,充分展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及艺术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以有效促进来华留学生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最后,为了深化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高校可开设书法鉴赏训练、礼仪、国学经典诵读、民族音乐鉴赏、民间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戏剧等文化选修课程;还可针对某选修课开设相关课程,如民间传统艺术就涉及剪纸、泥塑、竹编工艺、风筝等内容,这些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有的在渐渐消失;通过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地让来华留学生感受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日常活动。因此,高校需积极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留学生文化素质课教学过程。

2.地域特色文化传播

独特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藏族的酥油花灯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节、苗族的花山节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足以吸引留学生关注。高校可综合多民族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民俗文化表演,做好宣传活动,邀请留学生们参与其中,使其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丰富,民族节日趣味十足,且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可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状况,積极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传播实效性。依托于当地某特色民族节庆文化活动,通过文创产品交流、文艺活动的开展、当地美食与不同民族服饰展示等,让留学生在氛围浓厚的民族节日里,感受中国民族节庆文化的别样美丽。又如,某高校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可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地理优势,让留学生了解关于中国历史故事,抛开历史成见,遇见不一样的中国。某高校处于陶瓷文化之都,便可积极弘扬陶瓷文化,如带领留学生参观瓷器制作,让留学生动手去制作等,使留学生体验到瓷都文化魅力。

3.校园文化活动传播

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活动,使留学生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让中华文化更好地在留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首先,通过文化专题讲座,深化留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如针对“中国戏曲鉴赏”专题,邀请相关的教授专家到校开设讲座,普及与戏曲相关知识。如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讲座,即专门成立一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是专家讲座,留学生自身若针对某种传统文化研究较为透彻,也可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所得。总之,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系列性讲座,让广大留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内涵之所在。

其次,高校在建设校园实体环境时,注重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校训校风中的“严谨勤勉、求实创新”,教室里张贴着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校园建筑墙上刻着的古文诗词与古代名人,校徽设计凸显着的人文智慧,以及学校宿舍楼、教学楼,甚至是道路、树木等的命名都极大地凸显出了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同时,建设校园环境要格外重视对该高校办学宗旨、理念的塑造,以及历史渊源的普及。留学生报道后,要带领他们去追溯校园历史,认知校园里的各种文化,先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大概的认知,待留学生有了认同感后,再慢慢渗透其文化精神,让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国的优秀文化。

最后,开设多元文化活动。如举办诵读经典文学大赛、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展传统工艺制作大赛、书法比赛、诗词写作大赛、传统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艺术节为例,高校提供多个参赛点,以“寻宝”模式开展,巧设7个关卡,每个关卡内容都与传统文化相关,如根据抽中的主题背诵五首相关的古诗,根据抽中的历史故事,现场讲述并演绎出来,获胜者还能获得凸显中国文化的奖品。再以文艺汇演为例,文艺汇演有古代戏剧、民族歌曲舞蹈、朗诵、古筝等多种演出形式,这不仅能让参与其中的留学生学有所得,也能让其欣赏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社会实践活动传播

高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组织包括来华留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群体,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再多有关于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参与实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真与美。例如,高校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广大留学生参与当地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志愿公益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如帮助经营艰难的旧书店卖书;做一日清洁分类员,拾海边垃圾并作相应的分类;关爱留守在家、无人陪伴的儿童;去社区给孤寡老人们表演节目等。高校可专门为这群志愿者打造出一系列的服务品牌活动,如公益品牌号“圆梦者”“小太阳”“百灵鸟”等,通过团队式的方式引导留学生、国内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在具体实践活动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教师身兼教书育人重任,理应冲锋在前,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一方面,各科任教师需积极提高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既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努力学习外语水平,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价值,赋予新时代创造性内容。另一方面,高校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特别是在外语水平与传统文化艺术审美能力上具备较强的学识。只有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了,才能以身作则,带领留学生深入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传统文化不仅是无国界的财富,更彰显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既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盛发展的过程,更是加强外国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来华留学生如同一粒粒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沐浴阳光,乘着东风,将“种子”散播于世界各个角落中,使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涂艳群.文化自信视阈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33-34.

[2]张莉.“5W”传播模式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东盟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初探[J].广西教育,2018(3):46-47.

[3]张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路径探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7(47):156-158.

[4]王芳.论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29(21):300-301.

[5]廖艳,侯刚.文化自信视阈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路径[J].新东方,2018,237(6):62-66.

[6]李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70-73.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