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髓,如何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致力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文将从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中的现实意义以及相应的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内容在提倡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应回归历史,寻找最初的文化根基,充分挖掘并用新时代的课堂方式融会贯通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爱国主义这个优良传统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强调先为国,再为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的爱国金句来强调个人社会责任,岳飞精忠报国的舍生忘死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勇拼搏;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还有董存瑞的挺身炸碉堡、刘胡兰的坚贞不屈等英雄故事,这些穿越时空流传下来的英雄事迹,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英雄精神,时时刻刻都体现着中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着爱国主义这四个字的精神内涵,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现如今,点滴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爱国主义的践行。从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重视,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育时代新人,而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只有拥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青年才可能担当起国家赋予他们的时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时间的长河中,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寻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致力于并讲好这些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运用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将这些优秀传统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将有利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所蕴涵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更强烈的认同,产生认同才会自觉践行,从历史的角度、时间的角度巩固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成熟的关键阶段是在大学时期,这影响着他们今后对自己人生的态度的选择,能否帮助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三观,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国家的发展腾飞,民族的团结奋进,都离不开学生自己正确三观的引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作用,他可以使一个国家站起来、强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都注重观察分析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努力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公平公正等思想理念。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考察学生在不同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老师单一地向学生输送的方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的爱国主义、公平公正、强国主义等精神展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文明生活,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增强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

(三)有助于改观学生的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曾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否树立以及能否坚持,对青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多元化、自由化、信息化、满新鲜感的文化观念不断冲击着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一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学生就容易对这些外来不良文化产生兴趣甚至追捧,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历史文化的长河源远流长,从历史的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目的性地引導学生回归历史,找寻历史文化的积淀与魅力,有利于筑牢他们的理想信念之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仅仅关乎着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更是关乎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独立民主,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时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公寓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担负起时代所赋予他们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化的自由发展,学生接触知识、技能不仅仅是依靠课堂;他们可以利用网络选择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通过多样化、自由化、简单化的快餐式学习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自由、方便、快捷,但与课堂学习相比较,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更具有基础性,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高校学科门类众多,知识丰富,高校教师思维方式全面具体,学生通过课堂所习的知识、技能更深入人心。大学时光是青年学生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开始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节点,在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与发展中,高校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思考的问题,教师在向学生传播价值观念时,应围绕、关照、服务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专题自主搜集、分享、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自主、更全面地认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作用,让学生真心喜爱我们的思政课堂,产生毕生难忘的影响,终身受益的效果。

(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引领力

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所组成的。认识这几种校园文化,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更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向上的文化观念,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无时无刻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我们应充分运用校歌、校风等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播自己的校园文化、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等,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特征,从而达到教育的功能。同时,我们也可以成立相应的社团,设立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文化墙,根据新时代大学生喜欢实践探索、乐于追求、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微博、微信、QQ等宣传平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自我熏陶的作用。

(三)变革高校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也更容易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不断发展着的新产物,网上各种休息良莠不齐,它也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途径,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道的、高校多样的网络平台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专题网站、视频网站、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传播和弘扬正确的文化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发布他们喜闻乐见的、最新的、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起到激励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喜欢新媒体的教学手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思想活跃,紧跟潮流,喜欢关注热点事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准备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社会热点事件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去,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站,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章、视频、微电影等宣传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相关话题,主动讨论相关话题,主动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责任。

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充分的了解,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參考文献

[1] 孙睿.用优秀传统文化照耀新时代青少年精神家园.人民教育,2019(13):41-44.

[2] 吴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4] 吴林龙.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4).

[5] 黄煜玮,戴荣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作者简介:吴均(1981- ),女,四川遂宁人,硕士,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