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诗词鉴赏】
第七十回里黛玉重建桃花诗社后,并未作诗,一日史湘云感到无聊,因见柳花飞舞,便填了这首《如梦令》,拿去与宝钗、黛玉等人看。
这首词流露出一种留恋、惋惜春光的情绪。从湘云判词“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终个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句看,湘云将来可能有一段极短暂的美满的婚姻生活,接着就陷入悲苦的境地。对照起来玩味,就可知道这首柳絮词是象征着湘云对那段美满生活的留恋。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诗词鉴赏】
湘云的一首《如梦令》引发了黛玉等人填词的兴头,“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大家都来填词。探春拈得《南柯子》这个词牌,只填了上半阕便写不下去,宝玉看后提笔续出下半阕。
探春作的上半阕写柳絮与柳枝分离,东西南北随风飘游,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分骨肉》那首曲中“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的句子。词中暗寓探春离亲远嫁的意思是明显的。探春写了上阕再写不下去,正是对命运徒叹奈何的表现。宝玉作的下半阕“落去君休惜”,只是一句空洞的安慰话。“纵是明春再见”,也许隐寓着探春远嫁后还有和宝玉相见的机会,因曹雪芹没有写完全书,具体情节就无从知道了。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
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诗词鉴赏】
接着探春、宝玉的词后,黛玉便写出这首“缠绵悲感”的《唐多令》。
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来,实际是有意自喻。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诗词鉴赏】
继黛玉的《唐多令》词之后,宝琴拿出这首词,“终不免过于丧败。”
宝琴丧父,客居亲属家,类似游子,所以词中渗透着“离人’’的感喟。像宝琴这样的小姑娘,本应无忧无虑,可从这首词透出的气息看,也并不事事遂心。“三春事业付东风”,隐喻着包括宝琴在内的大观园群芳的美好的时日即将过去。词中“梅花”、“香雪”字样,都同“梅”字联系着,宝琴又“许了梅翰林的儿子”(第五十回),所以“明月梅花一梦”也许还暗示宝琴将来的命运也不济。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诗词鉴赏】
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同前面几首柳絮词低回的调子截然相反,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作者让宝钗故作乐观语,实际隐含着讽刺意味。有人根据宝钗这首词骂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未免过于穿凿附会,作者未必有此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