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古代地理学名词指的都是什么地方(3)

0167.《水经注》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527)为《水经》所做的注文。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全书共四十卷,文字超过《水经》的二十倍。它以河川为纲,记述中国及部分邻国的地理,特别是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农业地理更为翔实,此外还有不少沿革地理和地名资料。

作者摒弃了《水经》枯燥的、纯说明性的记载方法,而是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致力于静态,语言清丽,描绘生动。被称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0168.《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东魏杨衒之,北平郡(今河北卢龙)人。

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其中,第五卷收录的宋云《家纪》、慧生《行记》、《道荣传》,详细记载了宋云去天竺的情况,成为现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贵史料。此书的文学价值也很高。

0169.《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裁为主的地理名著,作者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他出生于有文化素养的地主兼手工业家庭,自幼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读奇书,喜欢旅游,从二十二岁开始旅游,直到去世,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坚持把所见所闻及时、忠实、生动地记录下来。他的日记、专题论文、诗歌、书信、文章等,都是在他去世后由好友季梦良搜集整理,于崇祯十五年(1642)形成最早的《徐霞客游记》抄本。抄本在明清之际遭到损毁,多种抄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康熙二十三年(1684),徐霞客幼子根据多种抄本整理,并补入部分日记和论文,形成散失后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抄本。

《徐霞客游记》内容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城镇聚落、民族风俗等,其中以地貌、水文、植物内容居多,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巨著,在考察范围、时间、成就和思想方面都比欧洲领先。

0170.《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共130卷,作者是清代的顾祖禹(16311692),字瑞五,号景范,江苏常熟人。顾祖禹的祖父和父亲精于舆地之学,他又继承先人遗志,致力于地理研究。《读史方舆纪要》前123卷叙述历代州域形势,以明末清初的行政区划,分述各省、府、州、县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城市集镇、关塞险隘、津梁道路等。后6卷叙述川渎异同。最后一卷讲分野,及黄河、海运、漕运分图。

它选取材料与一般地志不同,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而游观诗词则大多删去了。它又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作者鉴于明朝统治者不会利用山川形势险要,未能记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最后遭致亡国的历史,在书中着重论述州域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它详细记载历代兴亡成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对名胜古迹的记载则相对简单得多。另外,注重人地关系的辩证思维,始终贯穿着天险地利只是成败得失的从属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在于社会和人事的正确思想。

0171.《大清一统志》

清朝官修的本朝地理总志。是继隋代《隋区域图志》,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宋代《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元代《大元一统志》,明代《大明一统志》以来的集大成之作。

《大清一统志》其编纂工作可谓漫长,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有清一代,随着时局、社会状况的变化不断增补删减,加以完善,前后编辑过3部:即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其中,《嘉庆重修一统志》不仅仅是嘉庆二十五年以前的清代地理总志,而且也包含了以往各代的地理志内容,因此,它是一部地理志的总汇,代表了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成为每一个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工作者的必读物,因此受到官方、学者的重视;除了在地理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它也为我们研究清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可见,它的价值和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地理总志。

0172.《海国图志》

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专著,清代魏源撰。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祖籍江西,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

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社会危机,特别是外敌入侵,使得一些有志之士迫切要求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地理状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林则徐编译了《四洲志》。在鸦片战争中被革职查办后,林则徐把《四洲志》交给魏源。《海国图志》是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以介绍世界各国地理为主,兼及各国历史、宗教、历法、军事、科技状况,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对渴望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具有启蒙意义,是一部世界知识百科全书。

《海国图志》不同于以往的地理志,它突破了"中国是天下中心"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近代意义的世界观;传播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地理知识,如地球形状、潮汐理论、雷电成因、四季成因等;介绍了全新的世界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