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古代地理学名词指的都是什么地方(1)

十、地理学

0148.中国

中国二字有京城、京师的意思。最早这样用中国一词的是《诗经.大雅.民劳》,据说是用来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意思是说想在京城中给孟子盖间房子而已。

中国一词也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政治名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在我国古代社会前期,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要比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发达得多,因此被视为"中华正统"。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习惯把自己和黄河流域的政权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中国",而自己是"蛮夷"。

0149.华夏

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的意思是"荣","夏"的意思是"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被称为诸夏。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脚印,丈量后受孕,怀胎十二年生伏羲。有人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以"华"自称的原因。"华夏"既可以指民族,也可以指地域。从民族上说古人将华夏与蛮夷对称,以文化和族类作为区分的标准,"华夏"指的是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广泛意义的汉族。从地域上说,"华夏"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也就是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流域,后来又扩展到我国的全部领土,于是成为我国的古称。

0150.九州

"九州"原是虚指,是"全国"的意思,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为九个大的行政区域。

"州"字是个象形字,像河流环绕的高地之形,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州"字的本意应当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上,因此"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九"字有两种含义:一是确指,一是虚指,表示很多。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从这个概念推而广之,可以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相当于"天下"、"四海"。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这九个行政区划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增加了并州、幽州、营州。

0151.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是中国的别称。与"神州大地"意思相同。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战国齐人驺衍(一作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以借指中原或中国。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又天下万国凡有血气者莫不皆然,非直吾赤县神州之民也。"

0152.五岳

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中华文化中,五岳的意义超越了作为山本身的地理意义,而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古代帝王附会五岳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以此作为权力的象征。唐玄宗、宋真宗封五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尊五岳为神。五岳风景秀美,并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其中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南岳古镇有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佘礼舜帝。华山也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姿容绝世,通晓音律,一夜在梦中与华山隐士萧史笙箫和鸣,互为知音,后结为夫妻,乘龙跨凤来到华山。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中只好建祠纪念。恒山以道教闻名,被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师大茅真君茅盈曾在汉代入山隐居修炼几年,八仙的之一的张果也曾在此修道。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汇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少林寺、少林寺塔林、北魏嵩岳寺塔、汉三阙、汉封"将军柏"、告城元代观星台。

0153.四大名镇

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景德镇即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以产瓷器闻名于世,生产瓷器已有1400多年历史,有四大名瓷: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是中外著名的瓷都,文化底蕴深厚。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

佛山镇即今广东省的佛山市,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手工业城镇。水路踞广州上游而处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繁荣的商贸带动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发展。到明清时期,佛山逐步发展成为岭南地区商品集散地和冶铸、陶瓷、纺织、中成药等制造业的中心。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

0154.五湖四海

五湖指我国的几个大湖,说法不一,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认为"五湖"其实是一个湖的名字,就是指太湖。现在,"五湖"也代指全国各地。

四海出自《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横四海。"后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古语。由于古时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被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四海作为一个成语,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0155.长安

长安,从字面上看意思是"长治久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长安历史悠久,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一千一百余年。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其辉煌的历史闻名于世。不仅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也曾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繁华的城市。明代洪武二年(1369)将长安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的风貌。

唐代以后,长安还有抽象的意思。由于"长安"二字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意象,人们常通称国都为长安。如唐代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用"长安"来指代建康。南宋辛弃疾《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此"长安"指汴京,即今开封。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之"长安"指的是北京。

0156.武林

杭州的旧称。至今"武林"仍是杭城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广场、武林门等等。

武林之名最早出自《汉书》,与境内武林山有关。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了武林山和武林水。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这很可能是杭州古称武林的由来。"武林"又称"虎林",据传唐朝为避李虎之讳而改"虎林"为"武林",而"武林"在之前的《汉书》、《晋书》均有记载。周密作《武林旧事》,使南宋武林城面貌得到完整的展现。

0157.汴梁

汴梁是开封在元明时代的称呼,又称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曾经在此筑城。而"开封"这个名称始于春秋,是郑庄公取"开拓封疆"之意而得名的。自公元前364年至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战国时,魏惠王将国都迁到这里,定名"大梁"。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一百六十八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三十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一百五十多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于世。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元明时代,开封又曾称为"汴梁"和"北京"。

0158.金陵

指南京。"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古代地方志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或石首城。

关于"金陵"之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因山立号"说认为,金陵原本是钟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埋金"之说。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有方士告诉秦始皇,金陵有王者之气。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在金陵一带埋下金子以镇住王气,金陵的名称便由此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此外,还有楚威王埋金说,据说当时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很是惊慌,于是吩咐手下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古称龙湾)埋金。

此外,金陵(南京)还有以下别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秣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钟山风雨帝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