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鬼神太亲近,这是孔子主张的对待鬼神的态度,即对待鬼神一定要虔敬,但是又不可太过亲近,而要有一定的距离,即要能够稍微疏远。
孔子主张,对待鬼神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虔敬。从这个态度出发,孔子赞扬大禹。他认为大禹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饭,但献给鬼神的祭品却非常丰盛;自己穿的是破旧的衣服,但是祭祀的服装却制作得非常华贵。另一方面,孔子主张对鬼神不应该过分亲近,而要适当地疏远。什么才算是疏远呢?至于疏远的标准,孔子认为就是礼仪。依照儒学的原则,祭祀鬼神,应该按照礼仪进行。礼仪规定着该祭祀哪位神灵,也规定着祭祀的规格,比如祭器的大小、多少、华美程度、祭品的多少等等;还规定了祭祀的次数,每隔多长时间祭祀一次等等。祭祀的次数少了,祭品不够,或者祭祀不干净,就是对鬼神的不敬;祭祀次数太多,或者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或者祭品的数量超越了规定,则认为是对鬼神的谄媚,也是对鬼神的烦扰。
儒学一般认为,人与神是一个道理。对待鬼神的态度,就是人间下级侍奉上级的态度。尊敬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亲近就不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正常的关系应该按照礼仪的规定去做。而当时不按照规定去祭祀鬼神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鲁国的大夫季孙氏,要去祭祀只有鲁国国君才能祭祀的泰山神,遭到孔子的抨击。季氏的行为,就是对鬼神过分亲近,就像是人越级讨好上级一样。
至于孔子是否认为有鬼神的存在,现在研究者有很多争议。但孔子对待鬼神的基本态度是明确的,就是敬鬼神而远之,体现在礼仪制度上,就是要求祭祀的次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为了找到这样一个适当的程度,历代的儒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