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与经典 >

国学经典,可以成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小学名师访谈录·如何让孩子爱上书?

受访教师:杜娟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我从事教学工作13年,其中有12年时间,既教语文课,又当班主任。

这些年,带过许多学生,顽皮的、安静的、敏锐的、踏实的……其中,有一个学生给我印象最深,我想讲讲这个学生的故事。从这个例子中,你能看到读书是如何转变一个孩子的性情,你也会发现,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有良师、有好书,是多么幸运的事。

什么力量,使顽童变成懂事孩子?

我曾教过一个男孩儿,矮矮的个子,读小学一二年级时,他很顽皮,爱打架。

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儿,放学后我留他谈话,让他先等我一会。别的孩子在等老师时,大多都很规距,也稍微有些紧张。这个男孩儿等老师时,满不在乎,悠闲地躺在小操场上晒太阳。还有一次,他和同学吵架,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刚走进办公室,我还没说几句话,他就像大猩猩一样,捶自己的胸,嚷嚷着说“我错了,我错了”。这哪里是承认错误的样子?孩子的举动引来其他老师怪异的目光,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也没见过这样承认错误的。

这个男孩儿天性顽皮、好动,母亲想让他安静下来,定住性子,费尽心思,想了很多办法。她给这个男孩儿报了围棋班,可是没什么效果,孩子不喜欢,不能安定下来。我在学校也尝试过多种方法,找他谈了很多次,也没有明显效果。

男孩儿升入三年级时,我生孩子,请了产假,离开班级有一年时间。休完产假,再次见到这个男孩儿时,他已经是四年级学生。新学期开始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变了,而且变化非常大,言谈举止明显有规距了,人也懂事了,再也不打架了。我很惊讶,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

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一位“国学老师”,这位老师对文学经典有很深的修养,人品也好,母亲就让孩子拜他为师,课余时间跟着老师学“国学”。一年来,他学会了诵读《弟子规》,然后继续学习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孩子就是学了这门课之后,慢慢有了转变。

 

国学经典为孩子启蒙

近年来,国学经典确实在升温,人们又重新发现了经典的价值。这个孩子受国学经典的影响,行为习惯有了很大转变,变得“知书达理”了。但客观点儿说,这仅是个例。

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可能再回到传统教育,学校教育教孩子们学习的是现代知识体系,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回到书斋中上“小班课”,背诵四书五经。每个孩子的天资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迅速喜欢上传统经典作品。所以,我不赞成家长不切实际地强迫孩子去上所谓的“国学班”,硬着头皮背诵经典作品。

这个孩子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经典的教育作用确实很大。这个孩子幸运之处有两点,一是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二是经典在恰当的时间产生了启蒙作用。

首先,这个男孩儿遇到一位良师,他讲经典不是死记硬背,他能让孩子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经典里为人处事的原则。其次,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变“懂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的点滴教育,是积累,必不可少。而经典,就如同一把钥匙,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一个关键点,让孩子的性情有了质的飞跃,通俗地说就是“一下子懂事了”。学习国学经典让一个孩子从懵懂无知的状态,逐渐懂得人情事理,这就是经典的启蒙作用。

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批注式阅读法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国学班”,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背诵国学经典才能启蒙。现代学校的语文教学,也包括一些古典文学内容和现代文作品,也都是经典文章,如果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样会让学生受益。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我正在教五年级语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我们正在尝试“批注式阅读法”。所谓“批注式阅读法”,就是教师减少课堂上字、词、句讲解的时间,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读懂文章、整体把握文章主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们把读书的心得直接写在书页边上,就像做“批注”一样。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以前的弊端,即因为过于重视字词讲解,而肢解了文学作品,让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变得索然无味。批注式阅读法,适宜于高年级学生,家长们可以在家中,用这种方法指导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