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历史课堂与国学知识有机结合的探究(GS[2018]GHB1539)。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27-01
国学与历史是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的发展赋予国学特有的生命力,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学增添不同的色彩,构成了国学完整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国学的不断发展又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稳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文化氛围。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更要通过历史的框架,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政治背景,从而洞悉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国学的发展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取得了哪些进展、整体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换句话说,不了解国学,学生便不算学好了高中历史。
一、利用高中历史教学促进国学知识的必要性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魂,自古以来,统治阶级和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国学的发展,远有四大书院,近代有蔡元培的北大改革。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将国学提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并掀起了从小学到社会,全民学习国学的热潮,在他的讲话里,国学的博大精深更是无处不在。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像潮水一般涌进国门,接受冲击的新一代人在两种文化的冲击中变得迷茫和混乱。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大量汲取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利用高中的历史教学传播国学知识的传播,能让高中生在即将步入社会时找到文化的归属感,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汲取和吸收中沉淀和思考,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内涵的真正优秀的国家接班人。
二、如何利用高中教学促进国学知识的传播
(一)找寻共同点、挖掘结合方式
歷史教育与国学有着先天的联系,清代诗人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由此可知,国学与历史均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重要因素,这正是两者之间最重要的结合点。2017年,国家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成了二者之间最为一致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紧紧抓住历史的大动脉,促进国学知识的传播。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能为后人提供清晰的思路,记录过往的功过,以供后人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保存下来,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存下来,将中华民族的远见卓识和取舍智慧保存下来;而国学知识恰恰也在这些方面与历史发挥了异曲同工的作用,国学发展过程中的文人气节、智慧故事、计谋方法、道德修养,也正与历史相得益彰,为我们这些后来人提供了一个智慧的宝库,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指引我们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我们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期,为学业日夜奋战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在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素养方面的发展。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每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精华,知识和智慧也应作为历史教学的重点,让国学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灵活掌握。
(二)用国学的内涵丰富历史的教学
很多经历过高中的学生都会抱怨历史的枯燥,历史教师的呆板生硬,历史课堂的昏沉和沉闷,都让人避之不及。但是真实的历史绝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年月和地点,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卷卷恢弘的画卷,大多数人只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以及他官场沉浮的凄苦,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娶妻高中“双喜临门”的喜悦和为后世婚嫁设计出了大红双喜的故事。国学不是高中历史的救兵和下脚料,而是高中历史干瘪省体力有待生长的“血肉”“脂肪”、待分裂的细胞,其本身就是一体的。
在历史的学科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学知识,可以说国学构成了历史的半壁江山,而在国学知识中,历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为了讲历史而讲历史。
历史是对历史事件的高度精简,在一个事件发生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背景,而每一个决策者的决定,也是经过萌芽、发展、和最终决定的。历史的精简不仅让我们只看到了片面的信息,还让生动的历史事件变得枯燥和冰冷,因此国学在这里就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用国学丰富的内容将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是对历史的还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感情和冷暖。
(三)加强对历史教师国学素养的培养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国传播国学知识,高中历史教师的态度和认识是根本,试想一个不重视国学的教师,绝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拥有丰富国学知识和重视国学素养的学生,何况是一个班级,因此国学知识的传播离不开历史老师自身的国学积淀和对国学的灵活掌握。但国学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将国学知识贯穿于历史教学中就更加不易,这需要历史教师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并建立在对国学知识的极大储备量之上。
由此可见,对高中历史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要。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国家教育部门需建立终身制的国学教育体系,将国学教育贯穿在一个人受教育的始终和步入社会的始终。尤其在师范教育中,利用集中学习的优势加强教师准备阶段的国学知识教育和传播,为教师日后更好地传播国学知识做足准备;其次在教师在职期间,学校要定期组织国学学习与培训,一方面加强教师自主学习国学,传播国学知识的意识,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在历史教学中传播国学知识的技巧,将历史教学和国学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这一概念刻入高中历史教师的脑中,形成习惯。同时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仅以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而自豪,而且要对其所拥有的传统文化、国学知识感到自豪,将民族自信传播出去。让学生主动接受并学习自己的历史以及深刻在历史中的国学知识。
(四)拓宽高中历史教学的渠道
近几年,网络的飞速发展更是将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网络课堂、历史专题节目、历史故事还原等各种形式的历史栏目出现在网络上。近几年层出不穷的清宫剧,虽然有戏剧化的创作,但不可否认,这些电视剧让观众更加了解清朝,甚至分不清历代皇帝顺序的人会去查阅一部剧的皇帝是处于什么次序上。互联网无时不在,也让历史的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和载体的限制。这些活跃的历史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深挖一点,以点带面,一个历史事件会牵扯出很多方面,国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课堂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当下知识传播已经接近无限,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以及历史类节目,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用多元化地渠道展开历史教学,丰富学生的国学知识。
历史教学在传播国学知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二者的密不可分决定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意义,近年来,国家政治层面和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年轻一代学习国学,历史的学习形成了年轻人的骨气,国学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民族的骨血。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所占比重比以往任何阶段都大,因此在传播国学知识方面承担的任务更重。促进国学知识的传播,不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而是一个本就融合的机体,打通这个机体的任督二脉,就能将这个两个部分有机融合,促进国学无限传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胜高.国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