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关于国学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层面的探讨

关于国学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层面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开始持续升温,国学成为了“香饽饽”,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一向高冷的国学精粹综艺化的普及给了亿万观众。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又是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场所。所以国学在这两个场所进行教育势必是最佳的选择。父母、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将历经几千年积淀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内涵的国学传承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几年的国家会议以及对外讲话中透露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弘扬。他曾说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1]。大到治国理政,小到家庭教育,传统文化始终伴随着我们。谈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得不说的便是国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这些国学思想始终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国学渗透在我们的骨子里,但是国学究竟该怎么教授?由谁来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家庭必修的课程。

一、学校教育中的国学教育

(一)学校涉及的国学教育

2018年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在教材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一到六年级有古诗词128篇,相比之前增加了87%。在对小学国学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即语文老师的了解中,笔者发现有90%以上的老师对“国学”的定义直接理解或是说将范围缩小在我国文学的经典篇目中,例如《诗》、《书》等,以及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詞、文言文等篇目。60%的老师认为国学教育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即可,主要完成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文。40%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对学校国学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自己的班级中积极探索。教师会适当给学生发放有关传统国学文化知识的卡片,要求学生查阅所涉及的古典神话、民间故事、成语等并且尽可能的以小话剧的形式再现情景,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每月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展开一次国学汇演的主题班会,体验国学中的人物欢庆佳节的场景,总结这段时间以来的国学知识。

(二)学生对国学教育的理解

对于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认为国学课就是语文课,和语文课很相似。都是由语文老师来完成教学;都有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国学就是摇头晃脑地读子曰:“……”,学习国学的目的就是了解古人的思想。还有极个别小学生直接说不知道,也并无好奇心去探索国学究竟是什么,只要是不考试的课就行。高年级的大部分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要比低年级明显好很多。而且他们对国学课的课程构置也有自己的诉求,希望学校能够在国学课中让他们穿着汉服在摇头晃脑的背诵中体验国学之奥秘,能够还原古人过节的方式,能够在教师节为老师行礼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而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也希望老师不能因考试紧张占用他们感兴趣的课程。

二、家庭中的国学教育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父母素质、生活方式习惯、教育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只靠学校单方面来推行国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笔者在对众多父母的调查中了解到,父母的学历和年龄是影响国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展开的重要也是首要因素。在笔者的调查范围内年龄在40—50岁的小学生家长学历普遍低一些。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家长对于自己家庭开展国学教育表现并不积极,很多家长并不愿意主动或是没有时间了解什么是国学,只是知道学校有开设这门课程。认为这些就应该由学校来完成家长要做的只是配合。30—40岁的部分家长对国学有些模糊的意识,并且不少家长也趁国学热潮将孩子送到国学机构学习相关知识。在我们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调查中也发现,学生认为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其次是学校的老师,由此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符合传统国学所倡导的观点——家和万事兴。所有调查对象表示父母虽说不懂得什么是国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告诉我们的孝顺、懂礼、坚强等实际就是最朴实直白的国学道理。

结论

针对学校教育中国学教育的现象及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配套国学教师资源

教师的工作是国学教育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组建国学教育小组,专门负责国学各类事项的展开。加强国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小学国学教师的国学素养、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开发国学课程。

(二)规范国学教育的校本课程

当前的国学教育课本大多是宋代和清代的蒙学为引导,单一而枯燥。所以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上尽可能多的涉及国学文化的各个方面又要精简扼要来支持国学的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辅助展开,例如辅以琴棋书画等课程,引导学生将音乐、绘画与诗词典籍相结合……在动脑在乐趣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吸收国学内容。邀请国学讲师进行讲座活动、举办国学擂台赛,让国学不仅仅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要“跃然纸上”。

(三)积极与家长进行互补配合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单单依靠学校教育是独木不成林。学校可以举办线上国学学习平台和线下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感受国学的魅力。领悟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对学生的国学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四)自身强烈主动支持

家长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陪孩子诵读经典,通过几个故事使孩子明白一些的道理。陪同孩子观看相关的影片,这样既促进了亲子关系也使国学教育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说教。

(五)构建国学圈子

国学教育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建立国学经典学习群,在这个群中家长之间互相探讨交流教育心得,孩子们可以每天轮流讲解一则国学常识。甚至可以利用周末假期等闲暇时间一同拜访诸子百家圣地,在天地万物之间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注释

①徐京跃 华春雨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新华每日电讯 2013,08(20)

参考文献

[1]王素贞.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09

[2]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26-29

[3]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N]南方周末,2005-5-26

[4]姜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0(16)

[5]黄济,在中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5(02);3-16

作者简介:苏日娜(1997—)女,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语文)。

毕丽军(1968—)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