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所带的五年级学生要完成学校安排的《论语》50条的诵读任务。如何完成任务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因为论语内容衔接性不强,晦涩难懂,学生缺少兴趣。但是从2017年2月27日至3月31日,我班29名学生有27名完成了50条的背诵任务,其中有6个学生背诵到100条,4个学生背诵到90条,6个学生背诵到80条,4个学生背诵到70条,4个学生背诵到60条,超额完成任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3%。下面把我的一些做法小结如下:
一、提升兴趣,任务引领
首先我引领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论语》,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听着学生对《论语》的了解,我感受到学生爱上了《论语》。
学生初步对《论语》产生了兴趣是好的开始,下一步需趁热打铁。我鼓励学生开始背诵,一天后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有的学生能背诵9条,有的学生能背诵5、6条,有的学生只能背诵1、2条,还有个别学生竟然第一条也背诵不出来。根据学生整体情况,我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背诵任务,学生有了任务就有了目标。
二、脚踏实地,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背诵任务
常言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想把任务完成还得下苦功夫。每天学生到校由小组长检查,没有完成的由小组长帮助直至完成,完成任务的由老师把关。为了不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我常常用校训“恒”来激励他们,给他们讲相关的故事,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引领他们掌握背诵方法,挖掘潜能,超越自我。教师的引领、激励,班干部的帮助加上学生个人的努力,83%的学生能完成相应的诵读任务,但还有几个学生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慢慢地他们与其他学生距离越拉越远。
经过调研,我发现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其原因都不是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差造成的。如果不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耳濡目染,使学生对《论语》初步感知,而提高境界
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海绵式吸收。经典虽然深奥难懂,但我们不必要求学生在现阶段都能理解,只要记到脑子里,长大了自然就水到渠成理解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爱国学积累国学知识。但是我考虑到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接受了五年系统的小学阶段的学习,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况且在诵读中不少学生因想理解其中的意思而向我请教。于是,我充分利用社团活动的时间,开辟了‘百家讲坛——我来说论语’的节目,每天讲一条,每个学生都是讲坛上神采飞扬的讲师,事前学生借助各种手段查阅资料,活动中学生踊跃参与。效果很好,学生个性的理解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使学生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在《论语》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做人,提高了思想境界,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科学规划,把班级打造成为《论语》教育的国学园。为了让论语文化在培养学生品格、提高学生修养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功能,我注重打造班级《论语》文化。班级墙壁上镌刻着《论语》的条文、艺术画;在班级黑板报中有《论语》古诗;在“阳光少年”中有学生的实践经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漫步在班级内,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布置使人赏心悦目而流连忘返。
反思:
一是腳踏实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恒”是完成工作的保障。
从不可为而为之,学生不仅完成了《论语》的诵读任务,83%的学生超额完成,在此过程中,我感觉到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更加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绝不是花架子,必须是实实在在,我常常思考:脚踏实地地工作就是教师做好的教育工作的根本。无论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坚持,离不开持之以恒。
二是《论语》诵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记忆力得到提高的过程。
《论语》的诵读过程不是那么容易的,学生在困难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实践出真知。班级里有不少孩子背诵速度提高较快,其实就是记忆力的提高。原来很多孩子背诵语文课本都觉得困难,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经典背诵,他们背诵语文书的速度明显提高,也觉得白话文的背诵非常简单。
三是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我们依照这个原则背诵《论语》,实践,让学生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平时学习中,学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另外就是反复记忆方法。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该记忆的东西就是要牢固记忆,大部分学生树立了这个观点。
找到了自信。“‘要做就做更好’是我教学的座右铭”,国学经典诵读我班走在前列,当我班的学生与亲戚、朋友的孩子相处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而且使他们更加有兴趣接着背诵下去。尤其是当家长对孩子的记忆力表示惊叹时,他们也增加了信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诗正是我在《论语》诵读教学探究之路的真实写照。面对孩子充满自信的诵读,我感到自豪。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没有不能只有可能,我将虚怀若谷,不断学习,不忘初心把《论语》诵读教学推向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