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在诵读体验中深入学习古诗词

在诵读体验中深入学习古诗词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其他文学形式不能比拟的美感和魅力,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而诵读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诵读教学,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营养,并通过诵读品味诗词节奏之美以及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带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向,丰富学生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诵读教学

古诗词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思想的花朵,是语言的精华。而诵读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读准字音,感受音律之美

诵读第一步就是要读准字音,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础上感受音律之美,为深入阅读打好基础。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限,词汇量积累不足会导致学生在诵读时遇到困难和障碍。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解决课文中生字词的问题,将全诗读通顺。比如,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查清读音,特别是遇到通假字的时候,学生可以请教教师,教师要给予解答,让学生理解通假字的含义和用法,扫清阅读障碍。同时,古诗词句式工整,节奏分明,具有平仄有序的特点,通常按照诗词节奏将五言诗分成两种格式:“二二一”和“二一二”。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标准的五言诗。七言诗也可以根据节奏划分成两种格式:“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比如,“春风/不度/玉门/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除了字音要读准外,初读还要注意断句和停顿,将诗词的节奏读出来,感受诗词优美的旋律,体会诗词音律之美。例如,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划分节奏,注意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将诗词抑扬顿挫的音律感表现出来。比如,在读“少”“鸟”“晓”时要注意语气舒缓柔和,将声音适当延长,在读“落”这个字的时候,要重读,将诗人看到落花后失落的心情以及对落花的惋惜之情表达出来。

二、注重情感引导,感悟诗词情感

诗词诵读不仅要注意字音和句意,同时还要感悟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因此,要注重学生诵读时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感受诗词文字的魅力以及诗词中触动人心灵的情感思想,达到增强既视感和情感体验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除了诗的意境美需要学生体会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节美和语言美。瀑布之美,很多人都知道,也亲眼见过,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写出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佳句?细细品读诗句,学生就能够体会诗人豪迈的心胸,和诗人情感发生共鸣,心中一股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又如,《游子吟》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忽闪的油灯下,年迈的母亲在给自己的儿子缝制衣服,因为儿子即将远游,母亲希望在儿子远游之前给儿子缝制新衣服。支撑母亲的就是对儿子的无私、温柔的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生活经历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即将远游的孩子,看到母亲连夜给自己缝制衣服时,自己内心是什么感受。角色互换下,学生对诗人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情感引导下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诗词思想情感,还能提升学生语感,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特点,感受诗词情感文化和语言文化,达到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开展群文阅读,对比借鉴学习

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只读一首是无法体会诗词的教学价值的。所以,要结合教学目标将诗词进行组合,引导学生阅读群文,通过对比借鉴来理解诗词意境和诗中意象。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柳”,以此为组合的切入口,将包含“柳”的诗词作为一组阅读群文,如《离亭赋得折杨柳》《送别》《劳劳亭》《送沈子福之江东》等,对比阅读,学生就会发现,这类送别的诗词中频繁出现一种意象“柳”。于是引发学生思考,为何诗人独爱“柳”?然后,教师可以给予指导,补充知识点,“柳”的发音和“留”相近,具有“挽留”和“不舍”之意,而且柳枝在摆动时的姿态和在送别亲人时表达出来的“不舍”之情相仿。和“柳”相似的意象还有很多,这是理解诗词含义的一种方法,触类旁通之下,相信学生对“亭”“酒”这些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诗词哲理

诗词是诗人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方式,每首诗词背后都包含一种思想和情感。在诗词学习中,首先要明白诗词的大意,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诵诗词,结合作者生活的年代背景及生平事迹,展开想象、细心揣度,教师要把握诗词特点,抓住关键点,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感悟诗词意境和思想内涵,把握诗词整体形象。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要引导学生将诗词形象想象成一段动人故事,一幕动人场景。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投入诗词意境之中,悲诗人之悲,乐诗人之乐,探寻诗人真正情感,感受诗人的伟大心志。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可以高举手掌,代表“五指山”,然后不停追问学生:“作者身在何处?”一遍一遍地回答使学生对“身在此山中”有更深刻的理解。接着变换角度和方位让学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体会“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再整体品读诗词,从而感悟真理,明白“当局者迷”的道理。

五、利用演读方式,进行延伸感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克服只用脑子不用手的问题。而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做,也就是表演,特别是在学习一些情景性比较强的诗词时,选择朗读表演的方式,可以实现感悟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既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又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演读可以分为角色演读和动作演读,根据诗词内容要选择适合的演读方式。例如,《锄禾》这首诗中包含许多动作描写,可以采用动作演读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学生一边诵读诗句一边做着锄地和用手擦汗的动作,将农民伯伯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表现出来。因此,在诵读教学中通过演读,让学生手脑并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感悟,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的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诵读方法引领学生走入诗词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和动力,使其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最终提高诗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勇.小学诗词教学中的音韵视角[ J].教书育人,2017(22).

[2]曹亚琴.诵读追逐意境 赏析关注意象——小学古诗词教学创新设计[ J].小学教学研究,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