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摘要: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充分发挥其内涵和特征所展现出的魄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育人优势,润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以展现当代新风为引领,以培育优良青年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从而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它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众多学者纷杂的论述中,有这样一条描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句,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我国精神文明的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儒家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儒家文化都对中国人民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精神食粮。

儒家思想内容丰富而又复杂,形成了众多重要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投身于国家建设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其中它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的观念,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仁,是指同情、爱护和关心,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指礼仪、礼貌、礼节,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仁义礼智信对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时代这种观念更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引导大学生的成长,启迪青年人把握现在,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道家优秀传统文化

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有利于提升人的存在方式,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道家主张无为、无私、无欲、无争的道德观,倡导一种古朴自然的生活状态,并将这种精神贯穿于教育之中,使顺其自然的心态被大家所接受,同时运用道家的人生智慧,可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逐步提升道德意识。并且在当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思想可以和大学生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相结合,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法家优秀传统文化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方,并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法家认为只凭借德治不足以治国安邦,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实施法治,以法促和。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在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仍舊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对当代法治社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法家提倡法制教育,其特点是以法为教,它将法律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以此来引领当时的社会思潮。将法家的法制思想融入当今社会,它将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法家思想可以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着重解决大学生基本法律常识等问题,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精华,它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追求。在科技突飞猛进,思想开放的今天,我们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挖掘其时代特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仍旧引领时代新风。

(一)爱国主义精神

自古至今,爱国主义情怀世代延续,它是中华民族永存的精神旗帜,指引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保家卫国,时刻捍卫自己的权益。在这种伟大精神的孕育下,我国涌现出了众多英雄人物,他们心系祖国,在危难之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古往今来,数以百计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书卷上留下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林则徐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挥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麦孟华吟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展现在行动上,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并在它的影响下,爱国主义精神已根植在他们的内心。满腔热血,铮铮铁骨是永垂不朽的硬汉气概,更是当代青年学习的品质,爱国主义精神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当代教育相结合,融入大学生的课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去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去感受自己身上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进而增强新一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传承。(二)人文主义精神

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在文学艺术领域我国取得显著成效,创造了众多异彩纷呈、绚丽多彩、风格独特的历史瑰宝,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人们通过感官与心灵的碰撞,去感受其中深奥的蕴意,领会它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精神通过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于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通过不断革新,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在辉煌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清新脱俗的唐诗,含蓄悠扬的宋词,直露绵长的元曲,通过这些结构恢宏、气势磅礴的诗歌、辞赋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增强思辨能力。同时,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并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三)和谐发展观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以及世界和谐,它们于无形之中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和谐发展观中,以修身养性来实现人格和谐,以宽和处世的原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以大同、小康、平等等思想来推进社会和谐,通过人与自然的发展建立生态和谐,通过“协和万邦”的思想追求世界和谐。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征和最高价值准则,如今将和谐融入大学生教育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重视和谐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纪。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我们在向前进步的同时也要从千百年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将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倔强精神持续繁衍,并展示出我国雄厚的文化软实力和强劲的综合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当今时代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不应该被抛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到的“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我国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牢牢地握在手中,并不断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发展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孟德智.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03(37)

[2]儒家思想精华——仁义礼智信

[3]吕冰.道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积极作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11-13.

[4]伊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现代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1999(06):230-232.

[5]杨昕.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审视[J].社科纵横,2011,26(03):117-120.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方法研究”,2018年5月(课题编号:J18RB018)。

作者簡介:刘奎杰(1974—),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