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祖国与民族的认同感,切实增强爱国主义自信心以及民族责任感。由于当前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通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进一步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在高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的德育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德育 创新教育 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158-01
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的,也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在当前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使教育资源多元化发展。当前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力,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包含着大量的文学经典,也蕴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的挖掘传统文化品质,并且将优秀传统文化蕴藏在学生的德育教育课程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1.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人生道理以及道德观念。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孔子说过,显贵富裕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但是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得到则难以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思想,通过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能够向学生灌输优秀品质,例如有的是教会学生尊师重道,有的则是教会学生尊长爱幼,或者是教会学生具有严谨务实的精神。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是教导学生树立责任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也是如此,“孟母三迁”则是带领学生感悟父母对于自己的关心与爱护之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则是树立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例如战国著名政治家屈原在国家灭亡时选择投身汨罗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爱国情怀,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其中,有助于学生了解到个人與民族间的重要关系,能够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优秀品质,并且内化于心,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成长中克服困难。
2.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德育教育中的具体策略
(1)加强教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价值,并且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改善当前的道德教育情况。教师应当扭转传统落后的讲授式德育教育思想,能够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有助于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2)构建科学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教育融合的制度保障
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应当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措施,加强德育教育体系的有效建设,能够为德育教育内容与空间提供保障。此时学校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专业教育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师团队,有助于教师科学完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育部门也应当对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给予制度保障以及政策支持,能够促使师生与学校、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形成科学完善的认知,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扬,切实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3)进一步创新德育教育新方式,丰富学生传统文化认知
由于德育教育模式丰富多样化,虽然传统的教育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道德需求,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真正做到道德知识内化于心,必须要确保德育教育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内容创新,进一步拓宽德育教育空间。要想将传统的优秀文化渗透德育教育全过程,只凭单一的知识讲解,会显得过于枯燥乏味,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寒暑假参与社会活动,如去养老院服务,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尊老爱幼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传统文化术语,我国民族中的灿烂瑰宝,在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元性,能够有效截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与融合,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