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力量,必须加强对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对优秀精神品质的解读,从而加强精神建设。基于此,本文就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进行研究讨论,综合小学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全面加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1-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9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宽厚仁德,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优秀道德人格的内容。现阶段的小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难以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分溺爱使得一些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难以做到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同学,相互谦让礼让,保护弱小。因此,加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已迫在眉睫。因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活动当中,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借助其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范围,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塑造。

一、利用传统文化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素养

现代化的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使得人格的形成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然而,在我国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教学过于片面化,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常常出现不自信、不合作、过于自我等自私的行为。而且,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环节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把学校的力量和家庭的力量有效的联合在一起,从而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影响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言行。因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加强对学生人格的教育。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筛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经典文化和优秀精神。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当中的具体现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的进度,科学设置课时,按单元来编写中华经典文化教材。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按照经典原文的顺序规划单元学习内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主题来规划单元,将经典传统文化的教学列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不断优化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以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得学生能够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品格,全面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的养成。而通过加强民族文化的教学,借助古典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表现意识的培养,并结合具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加强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学生行为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艺术,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全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涵养。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而在部分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而出现了人格方面的迷失,误入歧途。也有部分学校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所有与教学相关的工作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品格教育,使得学生的品格塑造被忽视。现在,传统文化教育已经逐渐被认同,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某些学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竭力宣传传统文化教育,但由于选择的方式不恰当,从而导致其相应的活动过于形式化,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沦为抢眼的信息形式,新鲜度下降,失去了传统文化教学的韧性。

在小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想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以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启发。这样就能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采用适当的形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以有效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流于形式化,沦为形式工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应用。因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当中,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完成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之后,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运用,通过有效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相应的是非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为自己的前途发展做好准备,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而在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和意识,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学情,不断优化创新工作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加强对小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三、利用传统文化创建良好环境,加强学生人格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孝道文化,宽厚仁德,和谐理念与处事原则,乐于奉献的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拼搏精神。为了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内容,在加强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同时,帮助学生加强文化积累,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溺爱和教育缺失,使得学生养成了索取、不懂分享的不良习惯。因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教师能够借助孝道文化,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恭敬,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加强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宽容的品格,和谐的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推己及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以后能够乖巧、懂事、有修养,但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通过说教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而反复的唠叨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风建设,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就能全面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例如,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国学经典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同时也蕴含了中华民族对天地人类智慧的认知和实践法则,其中包括了圣人的哲思,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在小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经典读物,并将其融入到各个学科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加强对优秀傳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

此外,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耳濡目染,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积极践行,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日行一善”等实践活动,运用学生喜欢的艺术形式,全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结合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以及各类校园文艺表演活动,全面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另外,可以结合各年级的实际状况打造本年级的文化建设理念与特色,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加强养正教育,高年级的学生加强养志教育和养德教育,从而形成学科文化和班级文化,帮助学生加强精神家园的建设。

四、结语

总之,信息全球化使得小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为了让我国民族文化屹立世界之林,就必须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土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在加强民族文化创新的同时,有效汲取外来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我国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肖海长,黎紫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J].教育艺术,2018(19).

[2]潘泽权,孙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析论[J].社会科学前沿,2019(2).

[3]陈婷.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中北大学,2016.

作者简介:张天河(1980.6— ),男,汉族,甘肃天祝人,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贺延霞(1984.12— ),女,藏族,甘肃天祝人,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庭教育影响的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立项号:WW[2019]GH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