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媒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正确认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效率快、时效性高及传播范围广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学习要求,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发展的目标。文章对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同行业者提供科学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传统文化 传播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媒体环境变迁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5409245)。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文明发展而沉淀下来的,通过大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高我国在世界范围的文化影响力与竞争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及时转变传统的传播方式,结合受众信息接收方式特点,合理运用不同新媒体渠道,科学高效地为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信息内容,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
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改变传统文化完整性。传统文化在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是连续性和承接性,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由于受到不同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学习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市场上的传播宣传发展工作。当受众尝试掌握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与思想时,会频繁发生选择化与片段化等现象。而新媒体本身有着碎片化的传播特征,新媒体环境改变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完整性。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部分传统文化在受众视野范围内的传播频率,比如传统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及艺术文化等,但还是存在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产生的缺失现象,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工作的完整性,不利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科学全面研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文化传播变得更加娱乐化,虽然能够增强传统文化对受众的吸引力,强化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快乐学习体验,但却容易出现过度消费传统文化的现象,使本身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浅薄,无法以原貌呈现在受众面前。
改变传统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传播工作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受众能够利用移动网络设备随时随地获取自身所需信息。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实践应用使传统文化传播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能够以视频、语音及图片等形式进行传播,增加了传统文化信息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效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能够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中。在新媒体技术大力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开始兴起,比如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这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受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让不少人逐渐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传统文化,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文化传播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反映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思想观念,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一种关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重要体现。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会孕育出不同特色的多元文化,无论哪个时代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力继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极为重要,其关系到能否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软实力。在新媒体技术未推广普及应用之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依靠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该种传播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传播效率慢、传播范围窄,难以涉及不同层次文化水平的民众,难以让更多人了解到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
由于受到传统传播观念的影响,部分部门机构仍在沿用传统方式进行文化推广宣传工作。传统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要求。在新媒体技术创新完善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碎片化、快速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这对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者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然而,由于大多受众国学基础较为薄弱,在处于快节奏生活环境中无法真正沉下心学习冗长枯燥的基础知识。受新媒体的影响,受众更加热衷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有趣简短的视频、新闻图片、信息等,传统媒介下的传统文化传播工作无法适应新媒体发展环境,传统传播方式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果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者无法及时转变自身工作理念,仍一味沿用传统传播方式,将会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十分艰难。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优化改进措施
创新完善传统文化传播工作方式。基于新媒体环境,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实践创新意识,高度重视新媒体与传统文化传播融合工作,创新完善文化传播方式,确保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共同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事业中。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掌握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依靠不同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比如,可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论坛等进行传统文化传播,为社会民众提供快捷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方式,上传各种视频、 图片、文字等信息内容,确保满足不同层次受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世界的影响力。同时,传統文化传播工作者要主动优化整合新媒介传播渠道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结合受众反馈的意见,推出不同专题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受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传播者要注重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有效解决传统文化流失和传播力度不足等问题。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者要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呼吁受众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事业中,促使受众树立先进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观念,提升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其能够正确认知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优化整合新媒体传播资源。为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发展,传统文化传播工作者必须优化整合新媒体传播资源,各大媒体部门在调动新媒体传播资源过程中,还需对新媒体传播合理化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政府部门需发挥自身的市场主导作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科学指导媒体合理运用新媒体资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引导新媒体传播的正确方向。媒体要利用互联网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为社会民众提供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体验服务。
强化组建专业传播人才队伍。新媒体环境对于传统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傳播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意识,能够结合市场发展趋势,自觉学习最新传播技术与方法,提高信息传播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对于多元信息内容的获取需求。因此,媒体必须加强对信息传播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知识专业培训工作,通过创设相关课程内容,采取一定激励措施,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对于传统文化传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比如,管理部门可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加强对传播人员的文化知识普及工作,满足其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与传播技术学习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媒体从业者的综合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媒体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保障新媒体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播质量,避免低劣文化传播现象。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能够极大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发展,媒体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整合新媒体渠道和资源,创新运用不同方式展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同时,媒体从业者要及时转变自身工作理念,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科学调整传统文化传播策略,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效率。(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参考文献:
1.郑莺燕:《浅谈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对策》,《传播力研究》,2020(1)。
2.程亮,颜复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探究》,《中华文化论坛》,2010(4)。
3.许小凡,郭书凝,何秋辉,孙静:《中华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之我见》,《新媒体研究》,2019(2)。
4.王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探析》,《传媒论坛》,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