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摘要:我国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还是需要我们继承与发展的文化财富。因而在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最优化。但是就当前来看,很多工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与实践相分离的窘境。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042-02

在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文件要求,即切实注重当代大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面的优势也十分独特,那么应该如何融入呢?以下笔者主要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提出思考。

一、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现状思考

1.融入契合不当,偏离融入目的。在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常存在二者之间没有合适的衔接点、契合不当等问题,使得在融入方面的难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经常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一种是机械化的融化,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忽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范围与观点的实质内涵与时代背景以及阶级立场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更多地实施拿来主义的方式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别语句进行移植或借用,所以具有较强的形式化,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创造性的转换,使得其应有的思政教育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最终使得一些不良的因素腐蚀和侵蚀大学生的心灵。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将话语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意义进行双赢融合。而还有一种就是转换过度,因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教师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采取解构、嘲弄甚至贬低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敬畏感。而大学生思政教育在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时,切勿对传统文化进行庸俗化、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理解,但是目前为博取眼球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戏说、恶搞和解构的情况较为突出。而这就会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失真,与其自身应有的方向相偏离,使得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曲解,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误入歧途。而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契合不当,往往拿捏不准,偏离融入目的。

2.融入方式落后,影响融入效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的岁月中逐渐积淀而成,并在一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中生成,在对其进行融入和传承时,需要结合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融入。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际融入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说教式进行中介式的融入,过分注重对传统知识的灌输和情感式的说教,将大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方式和接受能力,使得其应有的融入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难以调动,难以从内心上认可教师的讲解。加上有的教师在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往往只注重课堂融入,而在生活融入方面被忽视,没有结合大学生生活实践,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无法感触,使得学生对其的理解不足,难以将其应有的实践育人作用有效发挥出来[1]。

二、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对策思考

由于工科院校的学生人文素养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所以在对工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式。

1.找准切入点和契合点,切实做好有效融入。为了找准切入点和契合点,在对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时,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这样二者才能形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因此,需要确保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生命力,不管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在教育的精神和话语中,都要切实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资源优势,切实注重教育效果的提升,尤其是要大力开发和大学生之政治素养、人格修养以及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等方面相关的教育内容,采取理论阐述和典故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帮助学生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對传统文化要怀有一定的敬畏感,从而更好地在互动中深挖和感受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精华。同时还要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紧密地融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彰显出自身的独特魅力[2]。

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注重融入方式的创新。在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为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我们在融入方式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实施。首先,教师既要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度尊重,又要平等地实施双向互动和交流,将学生作为主体意识较强和独立思考的行为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与之的交流和探讨,并采取生动而又形象的方式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授,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因为只有采取科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从而将主客体更好地连接起来。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实施多元化而又灵活的方式,既要注重思政理论课自身的主导形式,又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授,从而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3.融入学生生活实践,强化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认知。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教师需要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将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相贴近,让学生能感触、欣赏和濡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将其与学生的生活过程相融入。首先,着力实现生活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在具有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和身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大众化和通俗化,便于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认知。其次,要切实注重浓郁校园氛围的融入,并在浓郁校园氛围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优化其心理结构,对其行为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强化其对自身内在文化特性的感知。最后,当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到学生生活世界之中,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其理论上的魅力和现实的价值,这样就能确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得更加自然。所以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切实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才能帮助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认知,最终将思政教育工作应有的效果发挥出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意识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切实加强对现状的反思,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才能在更好地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月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

[2]薛俊武,冯艳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32(01):120-123.

[3]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8):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