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2004年前后兴起“国学热”“读经热”至今,中国中小学校已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平原县第二实验小学实施的国学教育探究活动直指涵养儒雅少年的德育育人目标。研究目标指向于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培养仁义厚德,从而奠定学生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
关键词:国学教育 “儒雅少年”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1
一、构建国学教育课程
目前,国学的内容在语文课中有一些,而把傳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须时日。因此推广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的设置的问题。平原县第二实验小学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书篇来诵读,在1-6年级作为单独的课程列出来,另外通过开设国学综合实践课,包括书法、礼仪、民族舞蹈、象棋、古筝、国画、剪纸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校发展等都应围绕国学展开。建立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
二、拓宽国学教育渠道
1.加大国学教师培训力度
国学教育成功与否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学校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校应该用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化、专业化的国学研究道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全体而言,可从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上引路课——全员教师推进课——教师的集体研讨等环节入手,反复实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国学教育不断地注入底蕴,争取使国学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真正的达到枝繁叶茂。
2.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取灵活的机制多方协作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三、唱响国学教育旋律
1.从课堂入手
研究“国学”课教学的模式,按照“六个一”架构国学课:理解一段《弟子规》,了解一个历史故事,认识一位历史名人,背过一句相关的名言警句,每周对照《弟子规》力行表检查行为落实情况。每月一节研讨课,及时进行评课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并总结出其中的教育教学规律。
2.从行动入手
依据“国学课”的教学内容,每周更新《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每天对照“力行表”检查检验自己力行《弟子规》的情况,督促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并及时审阅家长意见,每周一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反馈,及时表扬并授予“国学小名士”的称号。
3.从传统节日入手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时机。如:端午节围绕屈原展开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认识屈原,学习屈原的诗。重阳节结合心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秀离不开爸爸妈妈,而爸爸妈妈的优秀离不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从根源上明白血脉传承,性格传承,懂得尊重,才会孝敬。中秋节,春节更是家庭团聚和睦的好的教育题材。这些活动不能停留在节日如何过上,而是把它当做载体,挖掘其中的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为培养“儒雅少年”打好文化的根基。知“理”才能更知“礼”。
4.从课程入手
一个儒雅的少年要求学问要博大,修养要深厚,道德要高尚。这是没有办法用一个东西来衡量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孔子教授的内容是“诗书礼乐射御”六艺,包括道德、思想、历史、文学、体育、美学、音乐等。我们要培养这样的人,就要进行学科整合,在音体美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涵养学生的人格。
5.从人格入手
儒家是从学、德、识、行等几方面界定儒雅君子人格标准的。我们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着眼于现代社会需求和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提出“儒雅”少年的培养目标:
第一,儒雅少年之仪态,整洁、端庄、大方、得体。注重外修。通过礼仪课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行姿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与礼节,要求学生做到大大方方,活泼洒脱,稚气优雅,文明礼貌。
第二,儒雅少年之德行,忠孝、诚信、礼仪、廉耻。通过国学课让学生明理,达到内修的要求。
第三,儒雅少年之风度,自信、担当、雅量、文明。通过主题队会培养阳光自信,敢于担当强大内心。这是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自身的气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体现方式。
6.从“雅”文化入手
构建校园“雅”文化,制定“和雅”校园、“博雅”教师、“儒雅”少年的十大标准,并努力践行。
“国学国学,中华民族固有之学问也。”开展国学教育,探究国学教育模式,通过相应的活动,把国学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通过校园文化的构建涵养学生的人格,塑造“儒雅”少年,这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必不可少的重大工程,也是我们人人都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闫春阳(1973.04-)女,汉族,山东平原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