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团学活动问题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团学活动问题研究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文章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团学活动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适合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之中,进而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团学活动的具体途径, 以期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突出优势。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团学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将其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那么,在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成为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然而,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上,学者们的目光常常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而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认同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能否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并运用到实践,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之所在。而高校团学活动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开展好团学活动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团学活动的意义

高校团学活动一般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共青团和学生会所组织开展的学生活动。高校团学活动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们锻炼自我,施展才华,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一般包括主题团日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等。组织开展好高校团学活动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下,00后已经开始迈入大学校园,时代背景和学生特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如何组织开展好富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高校团学活动成为了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团学活动有机融合,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团学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其中很多理念、精神、规范流传至今,具有永恒的价值,值得我们继续学习、传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团学活动有机融合,润物无声地深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有利于让中华文化在实践中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力量支撑。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诚信、和谐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为高校开展团学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团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豐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我们不能全部吸收,要深入分析,有所选择。选取那些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最为紧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内容,发挥文化在实践当中的亲和力作用,将其与高校团学活动有机融合。其中,爱国主义精神、修身思想、知行合一观、和谐精神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第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追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意识,还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志向……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沉、伟大的感情。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背景下,尤其要积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之中。开展诸如端午节纪念屈原话剧比赛、爱国主义主题征文、演讲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中华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非常强调修身的重要性。《论语》里,“谈到的孝顺父母,仁者爱人,重义轻利,克己复礼,诚信等思想,涵盖了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社会道德、个人修养等方方面面,虽然其思想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其价值却具有普世性”[1]。《大学》更是开宗明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将修身放在首位。中华传统文化中涵有非常丰富的道德教育的资源,要善于挖掘,将其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符的内容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之中。开展义利之辨——大学生辩论赛,修身经典著作读书沙龙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观。“知行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命题之一。孔子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阳明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中国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知行合一观,非常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应该将其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关爱孤寡老人、爱心支教、绿色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世界万物,千姿百态,却又和谐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游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是我们解决社会问题、处理人际关系、追求人生理想的重要指南。应该将其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之中,组织开展“弘千古孝道,扬中华美德”、“孟子的交友之道”、“我爱我寝”等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升人际和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团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当然,爱国主义精神、修身思想、知行合一观、和谐精神这四个维度无法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部内涵,但是这四个方面却是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也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应该成为高校团学活动的重要切入点。为此,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团学活动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突出优势。

第一,要培养谙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团学干部队伍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洽地融入高校团学活动的关键在团学干部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团学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求“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一方面要对团学干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团学干部要在实践中进行自学,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二,要建设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地形地貌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之中,展示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例如,建立名人雕塑、名言碑石、书画作品、文化长廊等。学生们在校园内长期学习、生活,犹如徜徉在历史长河之中,长期耳濡目染,必将唤起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第三,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校内活动

大学生参与最多的团学活动是在校内开展的,例如主题团日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要科学设计主题团日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其系列化、系统化;组建、扶持传统文化类社团并邀请相关专业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开展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类社团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是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3],要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开展各类活动等等,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和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高校团学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

第四,倡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外实践活动

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情感的、审美的,主要靠体验得来。加强传统文化与团学活动的融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哲理与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付诸于实际行动。要积极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认知社会、品尝艰辛、理解工作、懂得分享、学会合作,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传统文化蕴含的人生哲理,进而影响他们的精神与心灵。因此,充分和善于利用社会文化单位创造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到文化氛围当中,参观历史古迹,走访名人,从直观上的形式来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并且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化观念。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4]高校团学工作者应当立足高校团学活动的实践,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突出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团学活动有机融合,发挥文化对大学生的涵养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运玺.论语的当代价值——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J].兰台世界,2015(11):23-2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陶沙.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创新[N].兰州日报,2019-02-22(005).

[4] 马可,杨娟,王美玲.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S17144);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课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高校“道德讲堂”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项目编号:JGJX2017D219)。

作者简介:于娜,女,吉林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義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