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十分有限,道德文化修养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重点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043-02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内容精湛、内涵深刻,还是语文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先贤的教诲下,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做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量的思想、文化、艺术宝藏被传承下来,就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以及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是促进我国不断进步的动力。要想继承并弘扬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在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被不断提倡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初中学生心理与生理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培养初中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初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品质,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后期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中华优秀民族精髓,对于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将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现状展现出来,还可以突出当时历史时期的民俗特点,展现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民族历史思想精神以及文化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并不理想。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过多地涉及传统文化。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依然十分严重,并没有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主要教学活动就是复述教材内容,不仅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还无法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激起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厌学心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要想解决这一现象,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结合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优化,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与分析,从而更好地向学生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就是说,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生活阅历进行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受积极主动地表达出来。
例如针对《散步》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教学活动——“结合文章中的句子,分析句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珍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思想延伸到当今时代年轻人的啃老问题,让学生针对啃老问题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在学生分享自己见解的过程中,也就可以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受,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加强语文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
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加强语文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相关学者、专家精心挑选的优质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基础语文知识、阅读技能的传授,还要将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挖掘出来,用以滋养学生的思想世界。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在备课环节进行文章中蕴含文化内涵的挖掘:第一,教师可以从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进行文化信息的挖掘;第二,教师可以进行特定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教师要对其中的文化信息进行反复推敲和揣摩。
例如针对《秋天的怀念》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作者对于母子深情的刻画技巧以及真情实感的抒发技巧,还要让学生透过文章中的母子深情感受其中的文化精神,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者史铁生21岁就双腿瘫痪了,但是他却没有因为双腿的残疾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反而奋发图强,成为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组织开展诵读活动
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首先,在组织开展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身心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诵读活动的統筹安排,保证学生诵读活动的宽度以及深度。其次,诵读活动的内容,要围绕“真”“善”“美”进行文化经典的选择,将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篇目作为重点诵读内容。另外,诵读内容需要分阶段确定,既要保证内容的循序渐进,又要保证内容的丰富多样。同时,还要注意诵读内容既要涉及传统经典,又要兼顾当代经典。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有效的衔接,体现素质教育。最后,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古诗文的诵读,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古诗文中蕴含文化精髓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个古诗文整理大赛,列出“爱国篇”“思亲篇”“友情篇”“田园篇”等主题,让学生对所学、所知古诗文进行整理。而在古诗文整理过程中,学生对于古诗的赏析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同时对于古诗文中蕴含的文化魅力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整理出几篇简洁凝练的古诗文,形成诵读稿,激发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诵读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诵读技巧,确保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强语文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组织开展诵读活动。
参考文献
[1]牛红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学周刊,2019(24).
[2]余辉.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7).
[3]张坤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文渊(高中版),2019(1).
[4]李培.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