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章分析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指出教师要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教育;民族精神;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28-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完美展现,是无数先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精辟阐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很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丰富情感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完成历史传承的使命。本文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这个概念已经深深刻在无数中华儿女的骨子里和血脉里,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让他们对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这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并传承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个别国家已开始拿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行为固然让国人觉得愤怒,但也在警示国人要加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山装、唐装、旗袍等服饰,以及婚丧嫁娶的礼节,这些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并了解这些文化,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烈的乡土文化情怀,而且能激发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完善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面对当今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两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青少年抓起,进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2.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德智体美劳”中,“德”排在首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完善,全部都是精华,极具教育意义。尤其在培养学生“德”这一方面,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些传承千年的蒙学经典经过历史的沉淀后,更显得熠熠生辉,一直被广泛运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为学生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多源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思想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因此,教师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敬畏真理的思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如同一张白纸一样。而后,他生存的环境开始给他上色,他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小学生的年龄小、可塑性强,没有清晰的辨别能力,教师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大都来自学校,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更应该集思广益,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编写一些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的传统文化教材,努力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成为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三有”人才。“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历经几千年源远流长,这种思想其实与现阶段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名家经典,这些经典流芳百世,自有其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学生通过对这些名家经典的学习,在耳濡目染和长期熏陶之下,自然能汲取其中的精华,总结出对自己有意义的重要思想。其他学科的教师同样如此,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应当肩负起引导学生价值观的重任,让学生精准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和不良风气时做到坚守本心,拒绝一切可能腐蚀他们思想的糟粕,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而且学生还能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学校开始
学校应当采取科学、正确、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不应只让学生对那些传统的经典文章、优秀典故、历史故事死记硬背,更应推行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学校还要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并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引导同样不可或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待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是最多的,正因为如此,父母们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以自身为榜样,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当前,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家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是很深入,自身的“三观”和素质参差不齐,这也使得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小的阻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秉着良好的耐心和热情的态度主动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并多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给家长们传授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家长们才能做好家庭引导,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渗透给孩子,真正让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沉淀和结晶,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全世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对中华优秀傳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完善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蔡启良,蔡朝晖.传统孝道文化教育对农村学生健全人格影响的研究[J].教师,2018(23).
[3]郝维萍,张波.略析传统文化对现代孩子的教育影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4]张纬.关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几点做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5]秦新然.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