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说戏曲
0259.《穆天子传》
古传记小说,作者不详。西晋初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穆天子即是周穆王。全书共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昆仑山会西王母事,后一卷记周穆王美人盛姬卒而返事。其中,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极具小说意味,西王母的形象与《山海经》中的记述相比,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明代胡应麟将《穆天子传》看作是小说的滥觞。
0260.《搜神记》
中国现存最早的志怪小说集,可谓是灵怪之祖。作者为东晋干宝(283351),字令升,新蔡人。《搜神记》在宋代已经散失,今本二十卷,是明代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中辑录而成的。全书广泛采集文献典籍以及民间流传的志怪故事,既用以游心寓目,也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神话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古时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历史传说如卷十一"干将莫邪"讲述赤比的复仇故事;卷十六紫玉传说,讲吴王小女的生死爱情。民间故事如卷十一"东海孝妇",讲孝妇周青蒙冤的故事;韩凭夫妇的传说则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即牛郎织女故事)。这些故事是《搜神记》的精华所在,历代长传不衰。
0261.《世说新语》
原名《世说》,又名《世说新书》,宋代以后始称今名。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每门收有若干则故事,共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一部故事集。《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鲁迅赞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笔记小说影响极大。后世许多成语便出于此书,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
0262.《游仙窟》
唐代传奇小说,作者张鷟,字文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当时颇负文名。据《唐书.张荐传》记载:"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共一万余字。用第一人称自叙旅途中在一处"神仙窟"中的艳遇。五嫂、十娘都是美丽而善解风情的女子,她们热情招待"下官",三人相互用诗歌酬答调情,那些诗歌都是提示、咏叹恋情和性爱的。接着那"下官"就逐渐提出要求:先是要求牵十娘的素手,十娘假意推拒,但五嫂却劝她同意。"下官"牵手之后,又向十娘要求"暂借可怜腰";搂住纤腰之后,又要索吻。而接吻之后,那浪子"下官"提出进一步的请求,随着五嫂不断从旁撮合,"下官"与十娘的调情渐入佳境,终于与十娘共效云雨之欢。《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文辞浮华艳丽,结构谨严完整,一拖志怪小说的怪诞色彩,转向描写现实生活,书中还采用了许多民间谚语,是六朝志怪向唐传奇转变的一个标志,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0263.《敦煌变文集》
唐代敦煌变文作品总集。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以佛经的内容为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即变文。"变文"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内容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1899年敦煌千佛洞从佛经中发现大量唐代变文钞本,即敦煌变文。此书根据国内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写本,整理校勘,编选出七十八种作品,共八卷,按故事内容分类编排。一至三卷为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或对话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舜子变》、《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王昭君变文》等;四至六卷为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如《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等;第七卷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等;第八卷为《搜神记》、《孝子传》。全书取材广泛,辑录甚丰,最后两卷实已超出变文范围,是研究敦煌变文和通俗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0264.《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一部大型文言小说总集。977年,李昉、扈蒙、李穆、徐铉等十二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按题材分为九十二类,又分一百五十余细目。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九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唐人小说单行本已逐渐散失,话本、杂剧、诸宫调等多从《太平广记》一书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演;说话人常以"幼习《太平广记》"为标榜。宋人蔡蕃曾节取书中的资料,编为《鹿革事类》、《鹿革文类》各三十卷。明人冯梦龙又据本书改编为《太平广记钞》八十卷。
0265.《五代史平话》
原题《新编五代史平话》,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宋人编写而由元人修订的。作品叙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兴衰起灭,每朝分上、下两卷。《梁史》、《汉史》都缺下卷。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相替的局面。《五代史平话》与《旧五代史》体例相似,也有采自其他书上的材料,细节上多有虚构。《平话》不少地方采自正史,情节简洁平实,语言文白混杂,应是说书人粗加编纂而未经修饰的底本,也可能是书坊根据话本修订而成的通俗读物。金元诸宫调、杂剧及《残唐五代志传》中流传的李存孝英雄故事和刘知远、李三娘家庭故事,在《平话》中只有简略的梗概,可见它还是较早的本子。明刻本《南宋志传》中有一部分情节与《五代史平话》相同,显然有承袭的关系,可以据补《平话》的残缺。
0266.《宣和遗事》
讲史家话本,编者不详。一名《大宋宣和遗事》,书大约出现于宋元之际。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该书大概由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穿cha了宋代jian臣把持朝政致使生灵涂炭的故事,也为写梁山英雄聚义做了对照。因此成为《水浒传》的蓝本。全书故事有不同的来源,文风也不一致。有些口语化程度较高,像是说话人的创作。其他有部分引自无名氏的《南烬纪闻录》、《窃愤录》(清人题辛弃疾撰)、《窃愤续录》,文字基本相同,并未作重大修改。编者从各种书里摘录资料,作为说话的底本,刊行时也没有加工整理,实际上只是提纲式的讲稿。
0267.《西厢记诸宫调》
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作者董解元,"解元"是金、元时期对读书人的敬称,其生平事迹不详。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董西厢》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也是中国文学中最长的韵文作品之一,堪称一部爱情的史诗,代表了金元时代说唱文学的最高水平。同时,它也是王实甫《西厢记》以前写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最完美的作品。《董西厢》的题材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原作是一个男子负心,始乱终弃,给女子带来侮辱伤害的悲剧。这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恋爱,张生与莺莺一度相爱,终于负心背弃。《董西厢》结构宏伟,情节富于变化,它把原作不足三千字的传奇改为五千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扩充为包含十四种宫调的一百九十三套组曲的有说有唱的长篇,全书分为八卷。它彻底改变了故事结局,把一出始乱终弃的悲剧改成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纠正了原作认为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念。王实甫《西厢记》就是在董解元作品基础上再创作的结果。
0268.《清平山堂话本》
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十篇。大约刻印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十二篇;又残本三册,书名不详,存十五篇,藏日本内阁文库。共计二十七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清平山堂话本》是刻印较早的小说话本集,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重要资料。《清平山堂话本》的编印,拖文误字较多,但保存了话本的本来面目,可以看到宋元以至明初小说家话本的各种不同体制和风格。如前有"入话",后有"散场",与新发现的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可以互相印证,从而证明它比较忠实于原著,没有作过重大的修改。《张子房慕道记》、《快嘴李翠莲记》等又提供了诗话体小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