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很不发达,常用“之”、“其”、“厥”、“彼”等指示代词充当第三人称代词,此外“伊、渠”也可做第三人称代词。
“之”在古汉语中经常做宾语,如《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偏爱共叔段,想立他做世子);《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太后怒气冲冲地等待他)。
“其”经常做定语,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幸而大王免了我的罪)。
“厥”其实和“其”是异体字,它们的用法是一样的。
“彼”在句中可做主语、宾语,不过指示性很强,多带有“对方、那一方”的意思。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他们的或对方的军队势力强大,我方军队力量单薄)。
“伊”原来是指示代词,后来用做人称代词,如《世说新语》“汝兄自不如伊”(你哥哥本来比不上他)。
“渠”是江左方言,也是“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