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知识系统,它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现阶段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视当前我国农村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69-01
德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小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國,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兴盛不衰。中华文化以“礼”为基础,以“德”为主线,能够为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习惯养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小学生通过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开拓视野,充实自己,增强民主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我国农村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有很多小学生家长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更甚至有很多的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都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2.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
很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往往是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为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4.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
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还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做法
1.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将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当中,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熟悉中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且善于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积极阅读,深入钻研,并且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跟学科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在各学科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有效实现各科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为学生发展而教”真正落到实处。例如,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蕴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美术课堂中的剪纸艺术,音乐课堂中的民族音乐……这样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结合传统文化,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此外,随之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课程外的知识,这样就需要教师可以正确地进行指导,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各类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的各类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如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及各类手抄报比赛、调查探讨等,开发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3.营造校园氛围,加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校不仅是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样也是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学校要重视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园气氛,充分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实现德育教育。营建浓厚的传统文化校园气氛,让每一个景点,每一面墙都有教育内涵,整个学校都充满道德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接受情感熏陶,进而在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生活中体验人生,接受道德滋养,不断提升,超越自己。
4.传统文化德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家长能主动引导孩子接触传统文化,对德育来讲,学校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关键的内容是要在家庭社会当中互动完成。家长要引导孩子利用电视、书籍以及网络媒体接触传统文化,将学校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利用多种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参与社区公益、接触自然环境,主动引导孩子将学校所学习的德育内容和生活当中的事情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深刻地将德育内化。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着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更是人们思想进步、行为进步的体现,对于还在成长期间的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份厚重的德育教学宝典。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小学生自身,他都是需要继承和弘扬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基础上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管理水平与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05(08):10-12.
[2]关晓堂.在课程渗透中弘扬传统文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71.
[3]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