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时期是人的思想观念养成时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要求老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生德育体系中去,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优秀文化;德育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教授课本知识方面了。当代社会要求老师从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教育学生,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树人应以立德为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孩子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培养时期。这个阶段老师要正确地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到的标准。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呢?笔者的意见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小学德育中,以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国家爱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思想修养教育为重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加以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意识到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还有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激发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问题、心智发育问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太了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但是强行向小学生输入传统文化教育可能会有相反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培养起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孔融让梨之类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一种谦让的优良品德。还可以讲述一些伟人的事迹,根据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描写,让学生掌握一些我国的历史文化、习俗文化,之后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等优秀传统文化。
三、小学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文课教学中
当代的小学德育在教学方面有着一些限制,导致大部分的德育只在室内进行,在老师进行课堂讲课时,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教师在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时候,也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其他的学科当中,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刻都能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方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跟学生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孔子的优秀言论,这样一来,不仅仅帮助学生提升了语文成绩,还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向学生灌输了中华优秀文化,可谓一举三得。
2.结合教学内容多多开展一些活动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老师只在德育课堂讲课的话,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可能就会产生无聊,没兴趣的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多多开动脑筋,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兴趣听,在此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素质美德。老师要迎合小学生阶段好奇心强烈、爱玩爱动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换一种方式来向学生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自愿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把中华优秀文化真正地用于小学生的德育当中去,真正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德育中的巨大作用。
举例说明,老师可以举办一个关于中华诗词的朗读比赛,让学生家长来观看比赛,激励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又能提升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
3.结合家庭和社会,开展室外活动
传统优秀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德育中,不仅仅需要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当参与进来。让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只是在学校中,在家中,在社会上,在任何地方,都能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痕迹。
家庭方面,家长要高度重视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的作用,主动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周末全家看一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家长告诉孩子相关的文化和道理。
社会方面,就需要在一些公共地方,画上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画,用漫画的形式告诉孩子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方向。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效的,老师起了主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助力。当这三者统一在同一战线时,才能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志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版)》编写之思[J].江苏教育,2017(90).
[2]白静.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民办高校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18(4).
[3]叶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教育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