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走的一直是马克思主义道路,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并且将一直走下去。因为它具有高尚纯洁的动机,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构建的理想蓝图与中华文化的大同理想也相契合。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扎根于中国,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在契合性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渊源追溯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锻造了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华民族,使得中华文化大放光芒,流光溢彩,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失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我们生存的土壤。由此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从历史、时间的维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可以这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无论是物理空间上还是精神层面上,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立足的家园。无论时间多么得久远,我们都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浸润。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首先,历史的原因,历史的因素,促使我们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给混沌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马克思主义以解救全人类为目的,是高尚的纯粹的理论。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改变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受欺辱的局面,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科学不分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科学的就是毫不动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预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今天看来,依然如此。马克思被评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世界上的学者至今依然孜孜不倦的研究着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仅存的古老文明,何以存续至今?一是继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中华民族善于学习,开放自信、兼收并蓄。这样的特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生存的土壤。

我们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的的确是社会主义,但是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我们在中国大地上具体问题具体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一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被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趟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道路,并在实践中成功的孕育发展。这个中国特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要求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这个实际,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了这个传统,抛弃了这个文化,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就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衷。曾经有位学问大家说过,任何一种文化到了中国,都被中国化了,而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例证。照搬照抄不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说,那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我们今天的道路,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焕发出的巨大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去俄罗斯访问,说过,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他还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基因,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否定传统文化的,这样观点是不正确的,错误的。同时,认为传统文化悖离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观点也是不正确和错误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内在契合

有的人会问,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丧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阵地的丧失,是不是又回到五四运动之前了呢。不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不会变,而且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可以打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恰恰说明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是不是上下五千年悠久的中华文化?所以,弘扬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并不相悖。而且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具有契合性和统一性。比如大家都熟悉了解的天下为公,大同思想,都和马克思主义契合。因此,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根植的沃土,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很好的生长、发芽、开花、结硕果。再比如,中国的朴素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辩证法,“阴阳和合”、福祸转化的道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有着内在一致性。举例来说,例如毛主席的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他的诗词格局宏大,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作为改革開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进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修养也非常得深厚,他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历史相结合,开辟了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崭新道路。

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当代中国;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未来,马克思主义我们还要深深的挖掘,更好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

参考文献

[1]陈先达.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N].光明日报,2017-9-11.

[2]祝和军.如何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J].前线,2017,(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