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总结和升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在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使核心价值观得以焕发和延续。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和基因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精神的命脉,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帮助我们通过多元文化竞争的多重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缺失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形同枯木,没有思想和精神的动力和保障。
从国家层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善为国者,必先富民”“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天人合一”等思想中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强调的本质是一样的;從社会层面看,“悉知天命,从心所欲”“天下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公后私,义以为上”“治民无常,唯法为治”等理念的深化就是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同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敬业乐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言必信,行必果”“仁者爱人”“柔远能迩”等思想理念。
五千多年沉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这些文化中融合了各种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理念和治国理政经验,超越了时间和历史的局限,在当代仍然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传统文化独有的旺盛生命力,并转化为有力支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赋予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有力稳固了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长之根,同时也是为其继续深化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内涵之外,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诉求,对其进行创新转化。
无论是基础内容还是内在深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从根本上超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传统文化中所谓注重民本,都是从巩固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出发,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也是为封建专制而服务,而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中心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从根本上尊重人民的体现。再比如我们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在古时候往往等同于“忠君”,而在现代社会,爱国主义不仅意味着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坚决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还要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中华传统文化中虽然有很多平等、公平的思想,但本质上由于时代和历史原因,受到了相应的限制,或是过于平均,或是根本上与平等思想背道而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是最大范围的人人平等与社会公平,人民是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这是对传统“平等”“公平”思想的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上,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多方面思想精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都让理论与思想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也正是因为和新时代的价值观念恰如其分地融合并创新,才能在当代得到认同并继续弘扬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有扬弃地继承,是在总结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积累的实践经验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激活其新的精神基因,展现出自己的开放性和时代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3.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当代社会主义服务
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它体现了个人、社会、国家中每个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关系。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古为鉴,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立足当代和中国,面向未来和世界,以科学态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3.2 加强社会治理,形成积极向上的正风正气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道德、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在推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谐美好的社会风尚。发扬典型道德典范的示范作用,发现“最美人物”,在被他们无私奉献的事迹感动之际,还要鼓励群众学习和效仿,将这份感动延续在社会治理的脉络之中,成为规范社会的隐形武器。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发动群众,共治共享。应该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完善公民行为准则,使人们在个人行为和社会交往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鼓励守信、惩戒失信。
3.3 倡导优良家风,夯实育人关键环节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是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点。优良家风不仅直接奠定了社会整体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其养成优良品德。我国传统社会中,有不少熔铸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家训、家书等,句句平实,却蕴含着真知良言,注重对家庭内部精神品质的塑造,凝结着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应重视继承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人们还将家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优良的家风保证单个家庭的团结和谐,从而保障国家的繁荣发展。这些治家做人应有之道,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挖掘,从而纠正片面强调个体碎片化发展的偏差,让社会集体意识归位,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形成合力,倡导树立新时代的家风、家规,由此潜移默化地塑造青少年的品行,让家庭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环节发挥应有作用。
3.4 利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道德素养
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面覆盖到终身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在诵读经典、学好国学的基础上,加大教科书和实践环节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比例,广泛开展多种课程形式,利用各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群众的教育内容,加大教育深度。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融入学生们的思想,形成相应的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丰富的传统文化课堂增强教育主体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外,家庭教育更是可以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每一个家庭为基点,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进行优良道德的传承。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以公益广告、报刊杂志等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带动整体社会积极主动学习和传扬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全民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传统文化,用正确的三观来分清善恶、明辨是非,从而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
3.5 发挥新媒体网络优势,加强舆论与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新媒体中丰富的资源,克服传统宣传和教育模式的种种限制,打造崭新的、广阔的平台。借助微博、微信、微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度融合,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扩大影响力,吸引民众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效性。特别要注重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鼓励学校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内网宣传,在校园里营造良好氛围,让校园网络成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第一阵地。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及时净化网络环境,避免不良信息对民众思想的侵蚀。让大众媒体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从群众生活的实际出发,解读当代文化内涵,正面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带动社会集聚更多正能量。文艺工作者要在作品里反映出正确的社会价值,并且以接地气的方式引起群众共鸣,为倡导和树立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民众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增强认同感。
3.6 拓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的内涵,营造优良风尚
长期以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进行创新转化。抓住亲情、乡情、爱国情等永恒主题,抓住其中的和谐、正直、积极的文化理念,集合当下时代特征,提升其文化影响力。比如可以在清明节、中秋节等,利用其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民俗和节日融入更符合当下时代的特色形式,有效实现教育目的。要在传统节日中加强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提高每个人的高尚情操,在赋予其时代意义时,也要避免被市场化和商业化带偏。在文化的交织交融中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长期保持对美好生活与高尚道德的追求与向往,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感召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3]周田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思想精髓探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9,(06):5-10.
[4]吕宁.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J].现代商贸工业,2020,(02):138-139.
[5]佟斐.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37-140.
[6]星梅.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J].理论观察,2019,(07):54-56.
[7]王前军,李浩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03):77-80.
[8]韩美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与融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5):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