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文首先简要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应用的意义,然后围绕着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结合文化特色开展幼儿活动、创新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方式四个层面,探讨了在幼儿园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大力发展,不断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幼儿时期就要加大对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幼儿能够对中国的优秀文化有着简单了解,将其逐渐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幼儿的感知能力,同时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奠定基础。
一、在幼儿园活动中传统文化应用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不断积累的结果,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思想境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逐渐提高,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文化的传播更是要从小做起,在幼儿时期,就要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中华文化,有效地推动国家文化发展,保障社会的稳定,增加相应的幼儿活动方式,丰富幼儿的活动。在相关活动中,不断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幼儿的行为能力,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在幼儿园活动中传统文化应用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教师在给幼儿传播文化的同时,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旅游、网络以及图书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以及相关事件。
2.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教师应从民间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资源,并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幼儿感受优美的民间文学,各具特色的音乐、舞蹈和戏曲,风格多样的民间美术等,从而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3.区域活动常态化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要有相应的计划以及相应内容,增加活动的丰富性、有趣性,能够让幼儿乐于参与其中。首先,在幼儿园环境、区域活动创设中,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室内室外,装饰的颜色、选材等方面,应突出传统文化的主题特征,将传统文化的理念通过环境渗透给幼儿,为幼儿活动空间,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气息。如中秋节:教师(或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各种各样的灯笼、悬挂在自己的班级;阅读区投放相关月亮知识的图书、挂图;生活体验馆为幼儿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月饼盒、擀面杖、面板、模具、烤箱、面粉、油),烤出的月饼装在盒子里,还可以放在(小超市)里卖,也可以放在小吃店供客人吃;在美工区引导幼儿开展创意绘画等等。其次,是幼儿园内要固定设置国学读物区、生活体验馆(向幼儿展示中国传统的美食如粽子、月饼等)、美术区(向幼儿展示中国传统的瓷器、剪纸、编织、水墨画、小小传承人幼儿手工DIY等),让幼儿对传统艺术有着相关了解。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展示的物品进行画画,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4.创新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方式
教师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活动方式,增加幼儿对活动的新鲜感,加强其对文化了解的兴趣,提高文化传播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及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影像、实物、图片等物质资料。幼儿园可组织行走课堂或让父母带幼儿一起走进超市,认识家乡的特产、美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风俗习惯等这些周边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幼儿提供生活体验馆,让幼儿制作家乡美食;开展游戏“我是小小播报员”“我是家乡小导游”,讲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中国相应的传统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江西的景德镇瓷器、福建永定的土楼等,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游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标准,拓展幼儿的眼界,使其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时期,教师通过幼儿园区域的相关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让幼儿对优秀的文化进行了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春明.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3):87-88.
[2]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8(05):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