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弘扬善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等资源优势。高职院校要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网络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知行合一;提升思政课教师引入传统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2-0004-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是相契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高职院校思政课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认真选取资源,同时,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找到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統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必要性、资源优势及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1.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人都有着对故土、对家的深深依恋的情感,有着祖国是根、是血脉的浓浓的爱国之情,有着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复兴的家国情怀,有着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豪迈之气。爱国主义是激励人们为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勇往直前的动力,能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职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高职生是民族的希望和脊梁,他们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对高职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凝心聚力,培养国之栋梁,更好地指引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
高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在亲人的溺爱下,缺乏吃苦精神,独立性差,不能很好应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逆境中,缺乏将压力变成动力的勇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钻研的精神、创新创造的精神、奋斗的精神,战胜了无数次自然灾害,创造了无数次奇迹,拥有了幸福的生活。这些精神,都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资源,它们对培养高职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对高职生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3.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如执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不被荣华富贵所利诱、不因贫穷而放弃理想的浩然正气,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怀,言必信、行必果的忠诚守信,克勤克俭的勤劳简朴精神,慎独、反省、改过、重行的道德修养方法等。目前,一些高职生存在意志力薄弱、自律能力差、言行举止不礼貌等现象,个别高职生甚至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资源优势
1.善文化资源
我国的善文化强调“与人为善”“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善文化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孟子指出人有“善端”,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就在于“立德树人”,保持和发扬人“天赋”的“善端”。教育学生自我完善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兼善天下”的情怀。例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教师可以通过事例对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解读,让学生真切感受善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内心种下善的种子,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三观”。
2.红色文化资源
为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和科学性,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题材文艺作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着革命先辈和当代爱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浓厚的爱国情。教师要深挖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例如,讲授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时,教师可以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歌唱比赛、诗词朗诵比赛等,让学生观看红色影视剧作品,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使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怀着感恩之心投入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总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自律意识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
3.传统节日文化资源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爱国主义、生命教育、和谐理念等。教师可以借助学院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举办一些以我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系统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使学生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对于建筑系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设计包含传统节日介绍、传统文化图腾、猜字谜等内容的画面精美的展板,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浩然正气呈现出来,号召广大师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方法与途径
1.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网络教育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使思政课彰显强大活力的同时,又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近年来,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积极加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建设,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学院党委宣传部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利用官微、官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教育,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2.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知行合一
学院严格执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思政部教师努力挖掘本地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先后在焦作市博物馆、焦作市博爱县寨卜昌村、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等单位共同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研究基地,以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另外,每逢假期,学院会给学生布置相关思政作业,如撰写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思想里、落实到行动中,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播者、带头践行者。
3.提升思政課教师引入传统文化的能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意味着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渠道积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不断探索多种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近年来,学院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备课,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有效方法。另外,学院还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去相关高校交流学习、参加相关培训讲座等,从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岩,朱杨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2).
[2]袁晓文.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4).
[3]苏珍梅.关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4]朱杨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Reflections on Introduc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n Yanhua
(Henan College of Industr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iaozuo 45415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ll help strengthen patriotism educ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willpower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resource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culture, red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use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to carry out online education; focus on practical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introduc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