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教育新课改在不断深化,除了关注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之外,也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是学习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国学经典,更能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受到熏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成为三观正直、品德优良的优秀青少年。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水平提高,社会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小学的基础教育也更加关注。语文作为学习生涯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个难点,需要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逻辑和理解能力,才能掌握阅读技巧。语文阅读本身比较枯燥,而小学生天性活泼,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阅读学习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分心。为了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中引入国学经典,通过内涵丰富的经典文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优秀传统文化洗礼,传承发扬中国的优秀国学经典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 国学经典的概念
国学经典,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包括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诗书六艺、经典史学等,以儒学为主的中华经典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的代表。小学时期学习的国学经典,有耳熟能详的《三字经》《论语》和《诗经》等,这些优秀国学经典,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和人文主义精神,熟读国学,能够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安身立命,让小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深刻共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这些优秀思想文化,小学生的思维受到良好的引导,才能够学会深入的剖析、思考文本阅读包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在完成阅读理解的时候,能够抓住中心思想,高效完成阅读。
二、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小,思维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良好的教育能够指引学生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形成健全、正能量的思想。而学会阅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点,不管是阅读文章还是口语表达,写作记事,都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将句子读通顺,逻辑理清楚,才能深入洞悉、理解文章深意。
(一)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在表述的时候能够词意连贯,不会显得毫无逻辑,不知所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国学经典文化,可以通过经典文学的辅助,强化学生的精神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思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口语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的时候口齿清晰,思维缜密,说话张弛有度,有分寸,给人带来愉悦的聆听体验感。
(二)实现人生启发,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本身就是国学的一部分,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识字,更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层面,让小学生还未成熟的思想受到优秀价值观的引导。国学经典是集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对人生价值,人性品质,思想道德有着直观而深入的剖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哲理。融合了国学经典的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学会深刻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对未来的人生理想做好规划,精神和文化素养都实现同步提升。
(三)塑造良好的品德修养
国学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精神,是古代儒学大家重要的思想结晶,尤其以“仁义礼智信”为传道授业的核心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经典文学中寓意深远的故事,渗透儒家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思考和感悟人生哲理,思想得到升华,在未来发展中能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约束自身行为规范,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让学生拥有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
(四)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学经典是对传统文化的记录传承,凝聚着中华各民族同胞的智慧与心血。在信息技术普及,世界文化跨越空间限制,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冲击的局势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给枯燥的文字赋予灵魂,让学生真正学会将文字读通透,不管是文本阅读内容的核心是品德教育,还是情感抒发,学生都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突破口,全面分析读懂文章。
三、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很多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阅读的时候,都会给学生布置一堆的阅读作业,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文章大意,就是要求完成任务。阅读是对文字的认识,对语句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深刻感悟,不是学生强制性的任务,如果做不到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无法提升。教师在引经据典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国学经典的学习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理解能力,开展多样化教学,更好地将二者进行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一)以趣味性为主导,发掘国学经典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这是他们的特性。而语文阅读涉及的文章篇幅较长,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分析文章,导致语文阅读效率持续低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引用国学经典文章的时候,教师不能把国学经典当成一种强制性的课程强塞给学生,要学会挖掘国学经典中的趣味素材,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实现高效精神的渗透。
比如小学课文中会有很多的寓言故事,这些语言都是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性的,教师在讲解课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科普国学经典中更多趣味性的寓言。像五年级学习的《牛郎织女》一课中,牛郎织女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冲破世俗身份、等级观念的限制,但却还是因为封建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各一方,难以圆满。这是对封建制度的一种批判,也是对勇于打破传统的一种赞扬。国学经典中类似的奇幻神话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这些都是带着浓厚的神话色彩的经典文章,小学生也喜欢这些有趣、神奇的故事。这类文章大多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虔诚愿望,精卫敢于挑战自我,女娲和盘古牺牲自我造就天地人,夸父为了解除百姓受烈日炙烤的困苦,一往无前追逐太阳,最终以牺牲自我,换得百姓的安宁。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是人毕生追求的一种信念,让小学生从小形成一种为国为民做贡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通过奇幻有趣的国学经典阅读,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努力读书,探索文章的奥妙。
(二)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开展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国学文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都是基础的文化知识,小学高年级开始慢慢接触篇幅较长,意义深奥的阅读,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参差不齐,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截然不同,如果没有合理地引入国学经典,则会加重小学生的思维负担。比如较为浅显易懂的《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叶公好龙》《画蛇添足》等文章,以小学生的思维理解水平能够自己读懂,不能将《中庸》和《大学》等较为深奥的国学经典加入小学语文阅读中,一是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理解不了这种复杂的国学文章,二是这类文章多以文言文为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阶段,连语句都读不通顺,更不要说理解、分析文章主旨了。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引经据典时,必须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等,做出科学的阅读教学规划。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让学生更加有自信学好阅读,掌握阅读的诀窍,智商与情商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三)坚持思想开放原则,注重国学经典的兼收并蓄
时代变化促进各类潮流新思想的不断发展,很多人认为国学经典是封建迷信。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课标要求,也鲜少给学生科普课外的国学经典名著,导致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概念都不深,以为语文就是国学,学好语文就已经很难了,加上国学经典会更让人头疼。国学经典不仅有名人文章、寓言故事、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成语等,还包括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新时代的国家竞争不仅是科技与经济实力的较量,思想文明领域也进行着激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传承国学经典,将其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注意国学经典的启蒙性原则,引导小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儒家文化是国学经典的代表,儒家思想的道德指导思想也被广泛传播,对后世教书育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语文最先接触的国学经典,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通过儒家经典,给启蒙开智阶段的小学生正确的精神熏陶,为学生的品德修养打好基础。
比如《三字经》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思想精髓,是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让学生的精神能够从小就受到鞭策,坚持向善,熬住时间的考验和生活的雕琢,更加努力学习,修炼自身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更加坚定的意志力。这些简短、精炼的名句不仅对学生的精神塑造起着良好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引入这些名言,能够给作文注入灵魂,让空洞的文字能够有精神依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综合素养。
四、 结语
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阅读的融合,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而是通过古代智慧结晶,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启迪,领悟生而为人的价值。通过国学经典的启发,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从“引经据典”阅读教学中,让小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实现知行合一,真正将中华素质、中华文明传递出去。
参考文献:
[1]王礼.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6):46-47.
[2]何学芳.国学浸润,品学双长: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书育人,2019(25):19.
[3]丁耀龍.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延伸[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58-130.
作者简介:
冯国刚,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学区卡森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