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文化交流
0083.徐福渡海
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航海探险。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徐福(古书多作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预备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还携带了谷种,并有百工等入海求仙,探求长生之术。从此,秦王朝的徐福完成了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也有人说徐福渡海是秦始皇为了实现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就打着求仙药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司马迁说,徐福到了一个"平原广泽"。《三国志》提到了徐福到达亶洲(一作澶洲)并滞留不归。有人认为亶洲就是日本,考古遗迹和传说证实了徐福漂流到了日本,现代人类学也为此提供了佐证。日本学者用人体解剖证实,日本人的头盖骨指数大多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人相同。
0084.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另外,还有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北丝绸之路,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坟茔的考古中人们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依照晋人郭璞在《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的贵重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0085.张骞通西域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带一百多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拖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国、大月氏、大夏。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使时带着一百多人,历经十三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三百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元鼎二年(前115)张骞回到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等,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它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从此,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0086.昭君和亲
汉宣帝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公元前54年,有一个单于呼韩邪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希望同西汉结好,曾亲自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亲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就是湖北秭归人王嫱(字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昭君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0087.班超出使
班超(32102),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征伐北匈奴,他的军事才能深得窦固赏识。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孤立匈奴,窦固派他出使西域南道。鄯善国(今新疆若羌)是西域南道的必经之地,班超首先到达这里,攻杀匈奴使者,使鄯善国归附汉朝。班超因此得到汉明帝的赞赏,并再次受派出使西域。班超来到于阗(今新疆和田)。于阗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大国,这时,已臣属于匈奴,因而对汉使态度冷淡。于阗王听信神巫之言,说汉朝使者有一匹浅黑色的马,必须斩杀用来祭神,才能避免灾祸。于是于阗王派人向班超索马。班超将计就计,答应须得神巫亲自牵马。等神巫前来时,班超斩杀神巫,并对于阗王晓以利害,使于阗归服了汉朝。由于班超的努力,西域南道上的许多小国,也纷纷与汉朝通好,丝绸之路的南道基本打通,北道的东西两端也为汉朝所控制,西域五十余国重新归于东汉的管辖之下,保障了西北边疆的安全。和帝永元三年(91),班超出任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各国,汉和帝下诏褒奖他的功劳,封为定远侯,故后世人称"班定远"。这位为丝绸之路复通和西域人民的安宁奉献了一生的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代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