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现象加以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教育方式以及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完善高职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文化自信;国学教育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次国学研究热潮,到90年代及本世纪初国学热的一次又一次兴起,国人已经觉醒,认识到了学习国学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对这股国学热的浪潮却没有跟上或步伐太慢。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目前,高职毕业生总体动手能力较好,而人文素质方面偏差,后续发展空间不大。高职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场所,而应遵循高等教育性与职业教育性统一的原则。高等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展开教与学,而职业教育要围绕技术技能目标展开教与学。二者要相辅相成,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既有一技之长,又有强大发展空间的可用人才。
一、对高职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1.国学教育可以提高民族认同感
国学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最坚韧的纽带,维系着华夏民族的和平与发展。国学经典中保家卫国、歌颂祖国的名篇数不胜数。通过对这些国学名篇的学习,能熏陶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提高其民族认同感。
2.国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明显滞后。社会上到处充斥着铜臭味,贪污腐败、诈骗、钱权交易日益泛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盛行。这种不良之风亦吹进了大学校园,新一代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若不注重思想品德修养,这种社会歪风就很难得到制止。国学讲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要求,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为他们打开安顿精神生命的智慧之门。
3.国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代高职学生独生子女比例很高。不少学生在家中倍受宠爱,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甚至由于家长看管不当,长期让孩子在家中独自玩耍,缺乏与同龄人的相处,比较自闭。国学博大精深,可以从根本上教人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在处世准则上,儒家君子注重“内省”与“反求诸已”,而道家则注重“为而不争”“以柔克刚”。老子强调顺应事物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些丰富的国学文化,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能调整学生行为,使其豁达地对待个人利益,和谐与人相处。
二、高职学生国学教育的方式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职院校生源众多,但多数是成绩中等甚至是偏下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自觉性上,远不如本科生,他们的知识结构、理解领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国学教育。国学教育分三个层次:专业型、普及型和陶冶型。专业型属于精英教育,不适合高职学生。高职院校可从普及型和陶冶型着手,重在陶冶。教育方式上,不能过于单一,可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运用。
1.邀校外名儒,开专题讲座
国学文化内容浩如烟海,短时间内要全部讲解是不可能的。为了提高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名人效应,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到学校开专题国学文化讲座。
2.组学生观健康影片
健康快乐的集体活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去观看。电影院的灯光音响效果比较震撼,会给学生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除了组织集体观看影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观看《中国史话》《百家讲坛》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类的相关视频。
3.引经典故事,析当今案例
采用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为了筹备下次课,教师在本次课结束时可以先导入国学经典故事,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并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案例,为下次课堂探讨作充分准备。
4.带班级团队,访周边古迹
当代年轻人,受智能手机影响,喜欢呆在一个地方,进入手机的虚拟世界,缺少与外界人事物的接触、沟通、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团队,到周边文化古迹处瞻仰学习,使其切身感受到古迹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5.用现代科技,授国学精髓
在课堂教育手段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一些国学经典由于字偏义深,口头讲解学生很难听懂,对此,教师可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配合文字等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直观生动,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6.借校园传媒,造文化氛围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起主导作用的是课任教师。而国学教育不是一个单纯而静态的概念,光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移默化中受到优秀古典人文精神的熏陶。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如广播、校报、海报、网站等传媒,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国学普及结合起来,举行各种积极向上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高职院校国学教育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避免流于形式
近些年,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上纷纷添加了国学课程,课时安排灵活多样。从表面上看,似乎都在重视国学教育了。然而,深入了解,其实很多高职院校只是流于形式。要提高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对国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仅凭任课教师对国学课程的授课是不够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成长,耳濡目染院校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宣传教育,使教职员认识到国学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并且涉及面更广,所有教职工都要积极主动地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了解、感知和认知国学,提高国学素养,任课者为施教奠定知识基础,非任课者通过自己在校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
2.注重国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特点,使得很多院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培养上,主要偏向职业能工巧匠,而對国学通才师资的培养缺乏必要的关注,由于《国学》教学内容浩如烟海,又无固定的教学参考内容与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自我对国学的认识与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能担当国学教师的人实质上需要经过相当严格的专业学术训练,仅凭对若干国学知识一知半解的掌握,就希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国学教师队伍培养。
3.放宽国学教育的考核机制
国学教育表面上看丰富多彩,然而上述各个类型的教育方式,操作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和乐观。不少高职院校对课程的考核方式非常严格,形成统一格式标准。而国学文化内容非常广泛,教师知识领域不可能完全相同,若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标准,在教学上肯定会出现形式化、僵硬化。因此,国学教育应放宽考核机制,让课任教师自由安排把握。只有放宽考核机制,教师才能灵活组织浩瀚国学文化教学。当然这种灵活的考核机制,要建立在高素质国学教师队伍基础上。
总之,在我国大力弘扬文化自信,倡导诚信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加快步伐,完善国学文化教育,研究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教育模式,这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工程。高职教育应切实做到“亲近圣贤、净化心灵、服务社会”的培养目的,把学生培养成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淑梅.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4)
[2]罗丽娅.高校国学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8(28)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