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让语文课堂在合作诵读中焕发光彩

让语文课堂在合作诵读中焕发光彩

【摘要】2014年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对课堂提出了以下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合作学习”是目前国内外语言教学领域比较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以每组4至6人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限时讲授”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要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教师的角色成为指导者和合作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率,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所以,这篇文章将解析诵读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意义,以及发展同学们合作诵读能力的运用方法,推动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合作诵读;意义及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6-0044-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斐.让语文课堂在合作诵读中焕发光彩[J].课外语文,2021,20(16):44-45.

一、合作诵读的意义

合作诵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相互配合朗读或背诵指定篇目的学习方式。合作诵读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堂经常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学生在诵读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的协调作用体现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已积累的语言素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等学情,而不是不停地指挥学生没有目的地反复诵读,这样枯燥乏味地读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合作诵读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合作学习的机会,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受到美的艺术熏陶。

二、合作诵读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一)有利于培训孩子“读”的能力

合作诵读有助于培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对这个阶段的同学们进行合作诵读教学,对同学们未来的能力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合作诵读可以使同学们培养出优秀的语言能力,进而为同学们下一阶段的阅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不管老师对同学们讲授的是文言文、诗词还是小说,这对同学们“读”的能力都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进行诵读教育,使他们可以在了解段落的基础上,展开段落诵读,使其加深对段落信息的体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感自得,并非非得老师讲不可,所以应该在诵读上多下功夫。读才是语文课最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将语言内化的过程,这样的语言学习才是语言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合作诵读的过程中,原本诵读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将“飞流直下||三千尺”,误读成“飞流︱直下︱三︱千尺”,通过听组内成员的发音、断句,就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部分学生没有语感,读不出课文的内在思想感情,这时候,小组内诵读能力较强的孩子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让这部分孩子不自觉地去模仿、体会,潜移默化中完善自己的诵读水平;对于那些诵读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他们更愿意去为其他的孩子做示范,产生更加浓厚的读书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诵读,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还没有能力独立、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合作诵读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比,喜欢竞争,总是希望自己在集体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积累更多的课外篇目,比一比哪一小组积累得多,哪一组诵读得有感情。这样一来,孩子为了获得老师、同伴的肯定,为了成为组内其他伙伴的榜样,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去积累、去诵读。

(二)有利于孩子在合作中更快成长

合作诵读有助于启发同学们的学习乐趣。大部分老师受应试教育的约束,只关注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运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此方式属于传统教学形式,会令同学们一直处在被动灌输的状态,进而使同学们丧失学习的乐趣。兴趣是教育最好的启蒙者,只有语文课堂充满乐趣,教师才可以更好地把知识内容有效地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在语文教学中,合作诵读就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乐趣的方法,其还可以突出同学们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通常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其偏向于以教师本身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同学们的主体位置,如此的教学形式并不能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在开始讲授新课程前,会通过合作诵读的方式,让同学们展开文章诵读,与同学们一同展开课堂的教学活动。同学们需要将感情有效地投入到课文当中去,以小组合作诵读的方式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进而突出自身的主体位置,提高学习乐趣。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时在小组中进行,一个人读,组内其他人都是老师,仔细地倾听他人的诵读表达,从字词的发音到情感的表达进行评价。由学生读完教师评的模式转换成学生读完大家评的模式,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小组读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组与组之间的诵读竞赛,通过这样的竞赛,同学们诵读起来更加认真投入了,读的时候不仅注意到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就连读中的停顿都注意到是否能表达文章的感情。那些“小老师”凭着对他人负责到底的态度,手拿铅笔,不时在书上圈画。在合作中,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建议,诵读水平更上一层楼。文章的字、词、句、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不应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应是他们通过揣摩、品味,自己感悟出来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自体验过程,这样获得的经验,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

(三)合作诵读的方式多样化

语文课文合作诵读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质,老师在开展合作朗诵课时,需要结合古诗、诗词、文言文等文章内容,学生在诵读中会出现更多的选择性。现如今,大多数小学已经对语文课堂的诵读形式有了关注,并且积极协调语文课程进行诵读活动。逐渐增多的学校增设了合作诵读环节,由同学们轮流带动小组展开诵读,使同学们有了好的诵读习惯,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有些课文,配上相应的音樂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还能激发起美感。所以,在合作诵读时,可以适当地配上音乐伴奏。如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配上舒缓的音乐,更加能让学生体会到王维孤身一人,漂泊他乡的凄凉和孤寂,体会他对亲人无尽的思念。读《小露珠》时,配上轻快的音乐,更能体现小露珠的轻柔、可爱,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美好。不同的课文配上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更加投入地去诵读课文,激起孩子们的诵读兴趣,让孩子们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为他们树立的榜样具有绝对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读很重要,需要把握好时机,范读并不是表演,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将课堂讨论引向深处。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用精练的语言及时给予点拨、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文学素养和渊博的知识,这样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诵读,让学生自主选择诵读他喜欢的方面。一篇文章中有时会出现多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这也是学生情感上的选择,教师应该尊重这样的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诵读,选择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进行交流;诵读方法上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分角色读、指名读、自由朗读、默读等方式,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更加亲近文本,感受到文章的内涵;根据十二字方针要求,语文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寻找朗读伙伴,促进生生间的配合。有些诵读能力强的孩子一定能够带领伙伴出色地完成任务,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诵读课堂活动中展开合作朗读的教学形式,对同学们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可以充分启发同学们的学习乐趣,进而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推动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提升同学们“读”的能力,对其今后发展有着关键意义。本文介绍的合作诵读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诵读课堂的教学品质。合作诵读需要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也需要每一位老师智慧地点拨、引导。通过不断地努力实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爱上诵读,爱上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变得书声琅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合作诵读中焕发光彩吧!

作者简介:张斐,女,1989年生,江苏南通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