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摘 要: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素质培养,尤其是语文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将经典诵读融入教学便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当前大多数教师都已将经典诵读引入教学,并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因重视不足、教学经验缺乏,经典诵读教学收效甚微。本文首先分析了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而后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了当前所面临的教学困境以及教学创新措施,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1)02-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30

市场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逐渐形成文化多元的局面,这在丰富人们文化体验的同时,也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强烈冲击。为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意识、文化素养,经典教育应从小学抓起。小学语文教师需重视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经典、品味经典,借此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一、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借助经典诵读提升教学质效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起点,教学内容偏重基础,且主要为识字、组词、造句,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借助拼音帮助学生识字,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造句,内容乏味枯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中,文字集中,且各个短语都自带韵律,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借助经典诵读来进行识字、造句练习比单一的拼音教学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掌握大量词汇,开始进入写作学习阶段,但因生活经验不够、文字欣赏能力不强、写作练习枯燥,写作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传统经典是古代文化的结晶,包罗万象,生动有趣的故事、脍炙人口的传说、意境优美的诗词……无不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多诵读、品味,一定能从中收获养料,而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其写作水平必定会有所提升,所以将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有效提升写作教学质效。

(三)以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其所接受的教育决定着他们的成长方向,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科素养为目的,引入经典,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诵读爱国诗词能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养成爱国情怀;诵读圣人经典,能让学生学习处世之道,并自觉以圣人言行约束自己;阅读国学故事能启发学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经典诵读在教学中受重视度不足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已有意识地引入了经典诵读,但因重视度不够,大多未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仅仅在课堂上对要求内的经典内容进行翻译,未深入分析,也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课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的习惯,导致教学浮于表面,难以充分挖掘经典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中师生交流不够

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不足,对经典的学习不能仅靠朗读或死记硬背,而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但以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阅读经典时与教师交流还不够,难以理解所读经典的内容、含义,也无法从经典中吸收营养,长此以往则会丧失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三)经典诵读教学方法单一

据调查,部分教师认为经典诵读教学就是寻找有教育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反复诵读,必要时对其中难点进行讲解,至此即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学效果自然无法保证。

(四)经典诵读教学评价模式老化

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问题的关键,但部分教师并未针对经典诵读教学制订评价计划,或即使有评价环节,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也是传统的考试评价、教师单方面评价,评价结果过于片面,无法真实反映教学效果与学生存在的问题,故还需对现有评价方式进行调整。

三、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

良好的诵读氛围能给学生以暗示,引导他们阅读经典。首先,要通过教学培训让教师重视经典诵读,学会更好地开展经典诵读教学,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其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班级内的经典诵读氛围。其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经典诵读走进校园。例如学校可定期开展经典诵读分享会,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或定期在校园内举办经典诵读活动,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另外,还可在校园走廊、黑板报上张贴经典诵读宣传语、相关图片、经典节选内容等,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经典的熏陶。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经典的选择是不同的,所以在张贴经典内容的时候最好有所区分。

(二)将经典诵读融入课堂全过程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经典诵读,更要将这一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经典,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首先,在课前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课前三分钟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导入的关键环节,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择与之贴切的经典读物或选段让学生大声诵读,这既能达到课前导入的目的,又让学生阅读了经典。如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诵读诗人李白的其他经典诗作,让学生先了解作者,感受诗人优美的文笔。又如在教学课文《秋天》时,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与四季有关的诗词在课前与同学分享,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爱上经典诵读。 其次,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后、课外品读经典。经典诵读不应只存在于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自由环境中也会主动学习经典、阅读经典。所以,做好课后延伸十分重要,教师可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后,根据教学内容总结出经典推荐目录,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诵读,并于下一周进行诵读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自己对所读经典的感悟。又或者,在教学后让学生自主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经典读物进行阅读,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经典在班级内分享,让他们有选择地进行诵读,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之后,教师让学生收集相关经典并作分享。部分学生对寓言类故事很感兴趣,于是自主阅读了《叶公好龙》《愚公移山》等有趣的寓言故事,另有部分同学则认为《守株待兔》这篇寓言带有“不愿意努力,寄希望于侥幸成功是不可行的”的启发,于是找到《掩耳盗铃》《揠苗助长》这两篇同样会给人以启发的经典来诵读。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适当融入其他经典

小学生耐心较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若教师灌输式地进行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办法进行教学,还可以适当融入国外的一些經典篇章。首先,定期在班级内开展与经典诵读相关的比赛、活动。小学生大多好胜,比赛会激发他们的胜负欲,使其更加积极。如在引导学生诵读《丑小鸭》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提出比赛:“同学们,你们能从故事里找到描写丑小鸭心情与心理活动的句子吗?以小组为单位,哪一个小组找出的句子多,就会得到一份神秘小礼物哦!”为了取得胜利,各小组成员必定会更认真地进行诵读。

其次,借助音乐、视频来帮助学生诵读。相比文字,学生对音乐、动画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可将两者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如在学生诵读《游子吟》时,可用多媒体播放慢节奏、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富有感情地阅读,这能帮助他们理解诗文所传递的情感。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诵读经典,即让学生化身为编剧,对诵读的经典进行故事改编,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深入经典,体会经典,这相比死记硬背,学生积极性会更高。例如,在教学《赠汪伦》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讲解本诗主要内容后,让学生根据诗句所描述的场景编写一个“朋友送别”的故事,并与其他同学一起扮演李白、汪伦两个人物,将诗中的故事呈现出来,要求表现出朋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并在故事中诵读本诗。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创新评价方式

在经典诵读教学完成后,教师还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所制定的评价模式既要分析本堂课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又要分析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方便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规避问题,最终提高经典诵读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可通过考试、诵读比赛来判断每一位学生对经典的掌握情况。如诵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教师可在班级内组织开展“关于经典我知道”的活动,即根据《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来设置难度不等的问题,让学生抢答,答对问题最多的学生取得胜利。而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分析每个学生的诵读情况。其次在教师评价的同时增设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评价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进步或问题,避免评价结果过于片面。此外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后教师要及时分析评价结果,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模式,或在发现某位同学的问题后,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思考,最终提升经典诵读教学质效。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熏陶,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很受教师重视。为达到更好的经典教学效果,教师需从学生兴趣出发,将经典诵读融入教学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调整评价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鲍宗付,张爱娅.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

[2]曾楣媚.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提升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