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随着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教师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文章内涵。文章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当代中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國梦的根本性力量。习总书记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也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做出了引领。
语文本身是一门蕴含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对高中生有良好的熏陶作用,对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及历史精神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创新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既能使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充分结合,使高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进行汲取,进而发展自身,帮助自身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不足以成为一门优秀的学科,它需要一个载体来使它发挥作用,来实现在学科中的人文教育功能,语文则成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高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最好时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和要求,教师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有效调整,及时撇除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高中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浓厚的爱国之情、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的亲情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健全当代高中生的人格,都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当前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人格的不足,并进行有效的完善,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是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人心、人脑,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赏析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教师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用精神文化力量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这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还能够让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民族,我们通过不断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将他人的好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体会到古代先贤的伟大成就和智慧,真正领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就精心编排了大量的古文诗词,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语文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优势,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人们常说《论语》和《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比如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三思而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论中,都体现着礼治的特点。像《劝学》《师说》中,都体现了古人勤勉好学、尊师重道的美德,这些观点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文化底蕴,才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本身的思想、价值观念,探寻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虽然去今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历史人物或被岁月湮没,或被记忆至今,但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注重站在语文的视角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拉近学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内涵。比如苏轼,学生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子,至于更多的信息不甚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人物,比如学习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可以补充介绍苏轼面临的人生弯道,从仕途的最高峰跌落到谷底,从皇帝和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到被贬去往黄州的迁客,正是在去往黄州的弯道上,苏轼饮尽孤独、洗尽铅华,在弯道上走出了精彩。知人论世,学生的鉴赏分析自然水到渠成,对作者身上闪光的精神也会有更深的认同和赞赏。(三)增加拓展型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但教材中的作品也只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课本中经典作品作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在讲《逍遥游》时,学生会分析到庄子描述的鲲鹏形象,而鲲鹏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鲲鹏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比如《齐谐》节选,李白的《上李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鲲鹏身上的精神气质。比如在讲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拓展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节选,讲杜甫、屈原、李清照,都可以选择篇幅适当的课外材料,作为拓展阅读,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实践性活动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因此,我们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之外,还需要对课外教学阵地的作用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充分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时,教师经常会忽视课外教学的作用,只是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而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很多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任务局限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真正做到学习的劳逸结合,即使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目的也无法对高中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行充分调动。因此,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会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做出充分弥补,而教师也可通过端午诵屈原、排演课本剧、诗词创作、画连环画等方式,将无形文化有形化,让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体会,进而消化吸收甚至融会贯通,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丰富滋润内心世界。
四、 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是现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入手,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并通过在课堂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多种手段来对高中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兴趣进行调动,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环境更为和谐,也得以形成较为充沛的文化氛围,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永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2015(11):16.
[2]孙启向.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2016(1):69.
[3]杨向宁.高中語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36-137.
[4]江晓凤.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求知导刊,2015(17):124-125.
[5]王世英.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高考,2013(4):88.
[6]余慈榕.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7(53):55-56.
作者简介:
宋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