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应用中的“二三四五”模式探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应用中的“二三四五”模式探索

摘 要: 从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入手,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如何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应用中的“二三四五”模式,以探索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课; 应用;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2-0033-04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观点阐述

对于华夏子孙而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整个民族的根本所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说到,“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涵养。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这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主要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必须不断的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必须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推广。习总书记曾经借助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离开了中国独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大大失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中,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华历史经验,创造性地转化成为造福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工程,例如“一带一路”等战略性工程。

在外交场合中,习近平总书记大量引经据典。他非常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转化,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向国际友人传递中华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到,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永不称霸,永不扩张。这表现出来的是中国的君子之风。

在反腐斗争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借鉴了中华历史反腐倡廉、励精图治的经验。同时在廉洁教育中,主张采用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智慧,教育广大干部清廉为官、廉洁奉公,取得巨大的成果。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社会发展和自然协调统一。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活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避免中国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覆辙。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人民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要发展起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要与全世界国家共同发展、一起进步。合作是双赢的,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不管别人,则损人不利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命运共同体,例如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是中国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贡献。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在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他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客观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理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间的内在逻辑,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中的重要一环。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的内在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儒、释、道为主体,在历史进程中对于外来的文明显示出海纳百川式的强大包容力。强大的包容力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交融提供先决条件,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得以迅速传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诞生于封建社会之中,具有封建文化糟粕和中国智慧精华两重内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矛盾。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必须以一种批判性地继承的态度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提供了必备条件。一个需要批判继承,一个具备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國后,顺着历史潮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吸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华民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和结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自强不息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政治型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有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伦理道德政治教育。如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观念。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社会道德开始下滑,一些人三观不正,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突显出中国的元素,因而必须要发挥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还能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程度。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洗涤、演变、沉积才得以形成,具有较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系列民族特质风貌,具有经典文献、历史文物等文化载体传世,汇集了中华民族在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精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难得的宝贵资源。如中国历代出现的刻苦奋斗的名人,精忠报国的名将等,他们在为人处世、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展现给世人的勤劳俭朴、敬业奉献、宽容仁爱、自强不息、大公无私、诚信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等,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好资源,应该加以整理,开发,利用,活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人们塑造君子人格,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目标是相统一的。思想政治修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方法互补。思想政治课要求大学生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道德修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思并重,知行统一,省察克治,慎独自律,克己寡欲等修养方法。两者是相互统一、互为补充的。

认真整理、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丰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理论研究,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能有效地充实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三、如何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政治教育功用的有益探索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较早开办了国学班,随后,各大学、中小学也相继开设国学班或国学课程。”[4]这些大学开办的国学课程虽然也发挥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但显而易见更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性方向,因而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也是有限的。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把校训定为“重知识,更重能力,尤重品德”,把培养学生的品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知识、能力都是其次的,在办学中秉承着“海纳百川,坚韧执著”的精神,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精神。2010年成立了国学协会,2011年成立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室,2014年成立国学研究所。学院董事长和行政领导高度重视《国学经典选读》课。“课程共12个专题,由10位老师承担,定为30个课时。”[4]内容既有传统经典,也包括当地文化内容。由三个系作为公共必修课试点开课,逐渐向全院铺开,列入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成为学院特色课程之一。自编教材经历了两个版本四次修订,独具特色,还编写印发了两套国学教辅小册子和学生学习心得论文集《国学感悟》等。注意营造氛围:向课外延伸,成立明德书院、建设明德阁,运用各种校园国学宣传手段,增加经典诵读、乐器表演、书法、礼仪表演活动等。较好地发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但是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前期探索的国学课程,仍然显得思想教育功能发挥不够。

(二)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政治教学功用的方法和原则

在此需要理清几个问题。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哪些内容进思政理论课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思政课堂,不仅仅是经典文献内容,只要是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不管白猫还是黑猫”都应该合理地利用起来,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如何选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选择内容时不能随手拈来随意选择,要有原则性。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性。选择的内容如果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性,宁可不选。二是职业院校的特性。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功底弱动手操作强,选择的内容不宜过于抽象,过于高深。三是文化内容的优秀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糟粕有精华,必须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影响学生。四是地方资源的优势性。地方资源是空间距离上离学生最近的,最容易被学生目见耳闻的,应该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性。四个原则要兼顾统筹,才能更加有效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充分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二三四五”模式探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课,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进行了“二三四五”模式探索,即两课结合,三班试验,四种模式,五层力量。

两课结合——加强现有的国学课与思政课两类课程研究,从理论上解决两课结合的可行性,合理设置课程,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来。三班试验——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试点,开设基础班、国学班、试验班三类教学班进行教学试验,试验成功再向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推广。四种模式——在试验班中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一二三四”系列教育教学模式。五层力量——合理借用政府、学校、社会、地方、家庭五个层面上的主要力量,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四两拨千斤,巧妙发力。

三班试验中的第一类是基础班,开设日常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类是国学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第三类是试验班,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试验。通过试验来验证试验班的成效。四种模式中的“一二三四”系列教育教学模式,即一套专题教学模式,两种讲堂讲座模式,三层实践教学模式,四种精品视频模式。一套专题教学模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设计一套由若干专题组成的教学模式,由专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如爱国主义传统、忠孝守信文化、立志修身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肇庆本地传统文化专题等。两种讲堂讲座模式——以明德大讲堂和北岭大讲堂为平台,明德书院邀请校内专家每学期为学生开出8-10场明德大讲堂知识讲座,北岭大讲堂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开学术讲座。两种讲堂讨论,分别邀请校内外专家,内外结合,有知识性讲座,有学术性探讨。三层实践教学模式——第一层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四读、三演、二作、一写”。第二层校内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国学知识竞赛等校内活动。第三层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参观本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四种精品视频模式——在实施教学的同时,注意扩大课外的教育教学效果,制作和收集专任教师的精品视频、专家讲学讲堂的视频、全国优秀文化微课视频、学生学习优秀成果视频等,形成四种不同类别的精品视频,通过校园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开辟专栏,对全院师生开放,扩大和巩固教育教学效果和成果。五层力量——概括为“以政府政策力为纲,以学校教育力为主,以社会影响力为基,以地方优势力为特,以家庭协助力为补”。以政府政策力为纲,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都是纲领性的文件,具有指导性意义,要认真研究政策,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帶来的力量。以学校教育力为主,就是课题的开展要以学校的教育教学为主要渠道,优化思想教育环境、氛围,联合多部门的力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以社会影响力为基,就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最基础的。应注意研究社会道德现象,转化社会现象中基础性影响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地方优势力为特,就是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特色资源的优势,服务于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家庭协助力为补,就是在高校教育中家庭教育作用虽然没中小学大,但是仍然不可忽视,应作为一种协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补充进来。

“二三四五”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必须相扣,相互发挥作用,才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的效度。

参考文献:

[1] 周秀芝. 寻“根”塑“魂”正当时——文化自信专题综述[J]. 党政论坛,2017(5):60.

[2] 刘瑜. 回顾与前瞻:“四个自信”研究述评[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5.

[3] 黄文艳. 习近平中国梦思想的时代价值[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7.

[4] 韩治国. 国学经典进高职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