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实践育人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实践育人研究

摘要:艺术院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高地,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实践,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实践育人为载体,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实践中,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良好融合,以此为基础,构建新时代艺术院校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的完整育人体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院校 思政教育 实践育人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27-02

在当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下,艺术院校应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等多重角度出发,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艺术院校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汲取精神养料的必备资源,使艺术实践成为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优良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切实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

1.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制约着传统文化的融入程度

艺术专业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中,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上,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是浮于表面。面对中国艺术作品时,常常只关注其专业技法的锻炼和提高,缺乏对作品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的深刻理解,导致作品呈现过程中技法有余而情感内涵不足,再加上大多数艺术院校对专业成绩要求高,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观动力欠缺。另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在全网络覆盖的信息时代里,国内外多种文化元素不断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思想前卫,思维活跃,对外界充满着热情与活力,但自我思想的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社会实践,并且视野有限,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对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造成了严重冲击,甚至形成对自身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排斥和否定。这些不良观念和极端思想不仅挑战着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现状,还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阻碍。

2.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理念不够成熟

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艺术院校的教学存在着专业教师只教技能、思政教师只谈思政、学生只重视专业实践的状况。因此,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以将技能传授、思想教育、艺术实践统一结合。目前,艺术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上与普通高校雷同,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却与普通院校有着天壤之别。如何在艺术院校特有的教学环境中寻找思政教育的特色理念,是打破上述矛盾和壁垒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模式在各个高校中备受重视,艺术院校在二者的有效结合上有着天然优势。当下,艺术院校能否将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代实践育人中,能否把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等融入学生的实践学习和活动,能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实践育人效果的第一抓手,积极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品格等,直接影响到艺术院校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根本任务。

3.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普通的思想政治教学对于艺术院校学生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传统的说教方式难以给学生带来获得感和成就感。艺术类学生在长年的专业技能练习过程中更加重视实效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刻苦钻研和练习,多多少少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而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建设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短时间感受不到实质性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缺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专业实践中的思路,缺乏专业实践和文化滋养之间的有机契合点;其次是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德缺乏深入的研究,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艺术作品不够了解,导致课上艺术作品例证引入不足,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利用传统文化实践育人的方法。教学思路的不明确和教学方法的不具体,导致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活动和程序,整个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教学体系也有待完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意义

1.有利于弥补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艺术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接触大量民族艺术作品,也承担着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的演出、传播与交流的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为主线,贯穿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起到立德树人的功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2.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日常的实践教育环节,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真正做到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自己成为受益者和传播者,主动肩负起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所包含思想内涵以及传统美德等给当代学生提供了丰厚的德育资源,艺术院校要牢牢把握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精神养分,为培育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全方位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

1.增强意识,理清思路,完善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教学体系

艺术院校的教师要充分重视实践育人的作用,仔细梳理各个专业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发现传统文化与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点,使传统文化顺其自然地融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形成稳定的教学框架。在各专业计划的有效引导下,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反复揣摩有效的方法,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开展必要的交流和探讨,博采众长,逐步弥补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在不断思考、修改、提高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育人方法,久久为功,形成稳定有效的传统文化实践育人教学体系。

2.兴趣引领,遵循规律,为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搭建平台

艺术院校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要以专业特色为切入点,润物无声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实践采风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开展实践采风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民俗艺术,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素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实践的专题知识讲座、大师班、公开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内涵。紧密结合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实践,助力国家文化振兴,提高文化传播的责任意识。打造传统文化交流艺术节、音乐周、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实践品牌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从中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储备与输出、艺术创作、成果展示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搭建系统的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平台。

经历中华五千年岁月洗涤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提供了坚实根基,艺术院校只有充分利用好实践育人这一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做到传统文化高效融入实践教育,才符合当下社会环境中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实际。

参考文献:

[1]刘美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7).

[2]谭好哲.充分发挥文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创新中的作用[J].百家评论,2018(6).

[3]吴同.艺术院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策略分析[J].德育研究,2017(12).

责任编辑:赵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