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厚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两者融合方式较为单一、融合内容不够深入,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本文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推动两者实现有效融合。
[关键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9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4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十九大之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要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感薄弱等问题,就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科学三观的塑造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融合方式简述
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被动灌输和主动激发两种。被动灌输指的是教育者运用各种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是目前各高校采用的主要运行机制,主要表現为课堂讲授、报告讲座、主题班会等。主动激发指大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主办的各种教育活动,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育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塑造、网络引导等。
(二)融合存在的问题
1.融合方式单一被动
当前我国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多侧重被动灌输,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在高校第二课堂中也存在“主题班会随意讲,名人讲座被迫听,树立典型无人理”的现象。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
2.融合内容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高校将传统文化有关课程定位为选修课或通识课,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的不多。课程课时不够、教师兼职、课程边缘化等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存在着教育内容浅显,以知识性的教育为主,道德意义挖掘不够等问题,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道德困境和分析社会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
3.教育者文化素养良莠不齐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师就是这块阵地上的一道有力防线,但就目前而言,高校部分教育者的素质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部分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做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倡导者、传播者,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讲授西方价值观,传播“中国威胁论”,抹黑社会主义;二是文化素养亟待加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是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部分人员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深入学习,缺乏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效果不佳
一是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一部分学校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部分学生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导致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二是传统美德养成不够。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了解,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满足,强调个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突出自我价值、推卸社会责任。三是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到位。西方价值观的传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并影响到部分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其中包含了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更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善孝为先”“见义不为无勇也”等千古流传的典故名句。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助于让大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提升道德素养。
(二)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新时代发展中,既要有一脉相承的不变底色,又要能够融会贯通。高校思政工作者多数为高知群体,具有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协调,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三)有助于抵制西方腐朽落后思潮的入侵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先后遭西方列强入侵,国家饱受欺凌、人民倍受歧视,许多人开始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价值产生了质疑,从日用器物到社会制度到思想文化“唯西方论”甚嚣尘上。进入新时代,西方国家仍通过和平手段入侵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主要表现为:一是娱乐影响。美国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NBA比赛输出的理念影响全球;二是节日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影响越来越大,而中秋节、七夕等传统节日则相对低调。在西方文化入侵中,大学生首当其冲,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指南可以指引同学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体系
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要打赢意识形态攻坚战,必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应明确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形式上可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并进一步加大课程比例。第二,在教材内容方面,应重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学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第三,在授课方式上,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大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比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推动两者有效融合的必要条件。第一,加强教师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第二,学校内部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们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教师可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坚守“三条底线”,做到“四个绝不”,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四有好老师”养成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学生德智体均衡发展。第一,将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校园环境中,除了雕塑、板报等传统的宣传方式,兰州城市学院的同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他们将九色鹿、飞天、莫高窟等画上了学校的台阶、墙壁,既美化了校园,又突显了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第二,将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融人到校园活动中,《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质量好、收视率高、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目给我们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有效借鉴。第三,将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学校社团建设中,鼓励书法协会、武术社团、戏曲社等社团的蓬勃发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中华精神之魂。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网络建设
当前,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互联网也已成为网上舆论的主战场。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渲染。第一,高校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创新校园网络平台,《开卷有理》《章黄国学》等公众号广受欢迎,说明了大学生也有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第二,线上推广和线下实况相结合,学校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的同时,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线上推广,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学习知识、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