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探赜

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探赜

摘 要:语文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认同感。文章从注重古诗词的阐释、注重汉字的阐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成长;传播方式;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122;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0-0051-01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价值,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注重古诗词的阐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也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古诗词的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但机械的背诵有时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除了让学生记忆之外,还要为他们拓展相应的人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人文情怀以及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色,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再如,传统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通过这首古诗来引入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源、节日习俗等,让其在学习中加深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知。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

“诗言志、文载道”,古诗词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如在学习《石灰吟》时,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还能够學到诗人托物言志、以物比人的写作手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二、注重汉字的阐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汉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悠久的历史,教师要重视汉字的教学,让学生从优美的汉字中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

青少年学生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要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学起。教师在汉字教学中能够展现中华汉字之美,以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汉字也是学生今后学习、阅读的基础。学生学好汉字不仅有助于今后各门学科的学习,还有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造字上说有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这些造字方式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还要注重书写的美观大方,不断练习运用工整的正楷字体进行书写,有条件的还可以练习毛笔书法,这样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自身的精神和气质中,从而起到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进行汉字教学时,只依靠口头传授是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象形字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和相应物象的联系,并领会其中的文化意蕴。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某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看到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使用的楷体汉字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绵绵不断。

三、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还需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大量的文化积累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学习,例如阅读蕴含哲理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这都是促进学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其在课外时间也能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熏陶。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历史上仁人志士的道德品格修养,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渗透这种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文化古迹游览,让其感受人文气息以及时代精神;也可在名胜古迹中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体会历史人物的精神。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播,不仅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如家庭可筹备家庭文化日,学校可举办校园优秀传统文化节,社会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等。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意义深远,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也有益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张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8(08).

[2]温小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实践样态与改进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3).

[3]韩雪屏.发掘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兼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J].语文建设,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