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探析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探析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以来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笔令全体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可以将其深深地植根到小学生心目当中,对其思想观念的最终形成发挥出引领性作用。本文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022-02

引言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社会都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广大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情操的重要职责。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将传统文化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当中,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全面培养与提升,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比重

要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其教学比重:首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到小学教科书当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融入”并非单指小学德育教材,还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各个科目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想认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其次,在编写小学德育教材时,要优先从“宏观思维”的角度出发,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起家国情怀与集体意识。在日常生活当中,关注国家大事、社会发展以及人情冷暖,凡事都要抛开小我,成就大我,弘扬“仁爱共济、立己达人”这一优良传统,使小学生从小就建立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起自有的社会责任;此外,在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比重的同时,教师要把握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要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无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文言文、古诗词等相关内容,因为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文言文、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学生在接受和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时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那些生涩难懂的文字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

二、调整教学素材,高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采取教学渗透的方式。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也是学校对教师教学成果进行考察的依据之一。当然,这里的教学素材不仅仅指教材,还有其它相关的教学材料,都需要进行高效渗透。所以,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深入到学校当中去,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学校作为本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主要阵地,应该率先组织老师和教材及相关资料编辑的团队,对于其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的合理规划,在内容的增加上,可以具体商谈是选用课外专业的传统文化书籍,还是学校组织进行课本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重新规划。总体而言,学校无论是采用外来的教学素材,还是自己重新进行规划,都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不同深入层次的教学素材,并且内容要围绕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校要在确定好教材的内容以后,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是德育教育的老师,要确保德育教育的老师,不仅对于课本的知识掌握得熟练,也要对课本外的传统文化有综合性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的高效渗透,保证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科学调整教育内容。对于教材中原本包含的,能够体现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內容要进行保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或者让内容更加完善。除了核心内容以外,也要加入一些新的内容,比如爱好和平、互帮互助等基础性内容,让德育教育的模块增加起来。在保持德育教育中心思想不变的基础上,增添更多的文化故事,方便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核心内容要是一致的。德育教育教师,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等核心内容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爱国,小学生的理解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对于内容较为细致化的讲解。尤其是一些“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文言文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把内容和实践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的含义,学生在生活中,同教师的实际生活举例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进行自身的约束,更好地践行德行合一。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体系

德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在整个教学过程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尤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通过小学德育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延续,教师必须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渠道:首先,通过经典诵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课程中,要制定出带有常规性的诵读活动安排。例如利用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前时间,反复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文学著作,使其逐渐成为日常学习习惯。还可以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诵读比赛,让全体小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走进经典阅读的世界当中;其次,在小学校园当中,要以学生为载体成立绘画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或者武术社团等组织,并安排专业教师为全体学生提供教学指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邃内涵,形成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操;此外,还可以用传统佳节作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类节庆活动。例如每逢端午节,为祭奠爱国诗人屈原为主题开展文体活动或者制作手抄报,让学生了解屈原的英勇事迹和大无畏精神;还可以利用教师节开展“感恩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谢教师的辛勤教导,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另外,不论是德育课,还是语文课,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将课外阅读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和课后作业体系当中,帮助小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学生或者学生家长而言,一时之间很难找到高质量的传统文化阅读读物。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层次和兴趣喜好给他们推荐一些高质量的传统文化读物,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例如教师可以给小学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书,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等。这些读物大多包含着深刻寓意,而且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逐渐渗透,滋润小学生的心田,使其思想情感得到完善与提升。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四大名著这样的鸿篇巨著,以此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递。四、采用多种多样的途径,加强实践锻炼

首先,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提升民族自豪感。我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祭奠文化覆盖的范围十分全面广泛,但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我国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接触逐渐减少,学校的教育多以最新的科学发展成果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新课改,在新课改的内容中,加入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的内容,教师面对这一现状,要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并在课堂的内容中加入中华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比如,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充分地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其次,为学生介绍重要历史人物及相关事迹,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许多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集体的利益舍身取义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的努力向前,成为更加优秀的中华儿女。教师在德育教育课堂以及其它的课堂中,要注重这些优秀历史人物的弘扬,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车胤家境贫寒,在没有光的夜晚,用收集起来的萤火虫微弱的光来刻苦读书,靠着坚持的力量,最终成为东晋的著名良臣。越王勾践,面对成囚的遭遇,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卧薪尝胆”,最终成就历史霸业。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

最后,加强课外阅读的活动。对于中华文化的普及,单纯依靠课堂是有限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历史书籍的阅读进行补充,从而更深入地提升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不同的古典文学课外阅读活动,对于小学生古典书籍要多选择,图文并茂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内容也不要过于难懂,如《三字经》、《女娲补天》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四大名著等。课堂和课下的相互结合,使得德育教育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五、营造浓厚传统文化校园氛围

环境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深刻而又长远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家庭以外,学校是他们每天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经历过整个小学阶段以后,学生对于学校中的一景一物已经了如指掌。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这对于小学生性格品质、德行观念、行为意识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氛围的营造,可以针对校园中的硬件设施进行有效利用,例如将校训制作成大型石刻,矗立在学校门口,在走廊里悬挂各种古代名人名言,励志语录等等;还可以文化活动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每年定期举办孔子文化节、古诗朗诵大赛、书画展览、文学名著交流会等等,让学生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当中,使思想感悟得到升华与熏陶。

六、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师资水平

教师的职能作用不论如何转变,都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其执教水平对于最终的教学成果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小学德育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就必须从提高师资水平入手,组建起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并且发自內心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将其传递给全体学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推进。

结语

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必要性。但是,如果实现最初的教育目标,将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到小学德育当中,是值得全体小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持续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整个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邱紫香.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1-72.

[2]张宁.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29-30.

[3]陈静.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文教资料,2019(06):138-139.

[4]蒲国平.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