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摘要:本文以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以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价值和小学德育教育研究现状为主要依据,首先分析了教师自身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和道德教育素材缺失的原因,其次从提升小学课堂优秀传统文化份量、德育教学模式要丰富、借助传统文化达到创新教育形式、传统文化德育和实际生活融合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教育;传统节日

一、 引言

现在部分学生和教师依旧比较看重成绩,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学校并未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符合的德育教育对策,使得学生德育发展受到挑战。所以新时期,班主任和教师都要引起注意,将德育教育纳入日常主题班会活动中,将其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提供创新性教学材料,借助实际案例引导,增强学生德育认知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德育能力。

二、 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德育素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主要是优秀礼仪文化和传统文化包含的道德品质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比较丰富的礼仪知识,我国古代社会很多人都懂礼、守礼和行礼,古人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人性、生命和自然之间关系,从而可以体现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道德品质。基于对人类道德的分析,可以发现借助德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正确三观,推动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现在将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以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力。

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很多道德品质内容,爱国主义情感、尊老爱幼美德、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等,各种优秀美德都深深植入人们心中。所以新时期将各种有价值道德内容引入小学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相處,尊重老人,还可以提升自身社会生活能力。礼仪文化、爱国、自强不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将其引入德育教学中,为小学德育教育开阔一篇新天地,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促进小学德育教育顺利开展下去。

三、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现状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教师发现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将各种问题进行归类,可以阐述为以下几种:

(一) 部分教师自身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对于德育知识准备不足,并未将知识和德育内容结合起来,往往采取的教学手段就是借助多媒体开展教育。比如在网络上搜集一些课堂视频,为学生播放,不过播放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和学生实际生活关联不大,使得学生德育认知始终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教学方法单一,并未接触到真正德育知识,使得德育知识和教学实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感,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对德育知识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发展。

(二) 道德教育素材缺失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深度梳理后,教师发现为学生呈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法律和法规相关内容,不过整体上并未和真实生活结合起来。小学生时期自我认知不足,缺少社会经验,对于各种知识理解不透彻,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学校,所以对于此类知识理解不够深刻,要在素材上进行有效创新和选取,将理论知识和真实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展示更加立体的道德内容。

四、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课堂上融入方式

(一) 提升小学课堂优秀传统文化分量

教材是学生学习一门科学的基础,教材中包含很多教育内容和知识,所以在实际学习中需要确立标准化德育发展目标,做好教材编写工作,德育教材需要和小学教材内容充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从不同方位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在编写教材期间,需要适当添加一些古人经典故事内容,将各种内容有效引入德育教材之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可以做到用眼睛看,用心感受,用耳朵倾听,使得优秀传统可以最大限度展现出自身价值。还要做好引导和示范工作,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内容作为依据,借此提升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观,使得德育和传统文化结合模式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德育教学模式要丰富

传统教师无法合理完成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而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渗透是全新要求,所以一定要认真履行,为更好地实现两者渗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良好优秀文化内容,在具体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作品比赛以及阅读比赛等,比如在学习小学《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时,教师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以举行背诵比赛活动,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最多的学生获胜,还可以开展《弟子规》或者《三字经》内容讲述乐园活动,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字句都有深刻了解。以比赛形式进行,使得学生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更多内容,受到自然而然的熏陶和感染,使得学生精神和品质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不同学校德育教师可以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交流,将优秀传统,美德作为主题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实现德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价值。并且,小学德育教师还要注重将文化引入传统节日中,比如可以在德育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在清明节进行扫墓活动,庆祝端午节,介绍来源、过程以及我国过节风俗等,通过传统节日的介绍,提升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发展。

(三) 借助传统文化达到创新教育形式

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学校教育不过于重视课堂教学内容,要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现在学校教育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足,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加上德育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始终局限在几本书上,教师在教学中并未真正发挥自身价值。应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对德育教学模式和手段等进行创新和改进。

第一,通过游戏开展教学,注重奖励为主,传统文化中存在很多经典文献和文籍,对于学生发展来说,内心深处理解不够详细,或者记忆缺失,将会导致传统文化在教育中不起作用。所以可以结合文献、文本等内容制作游戏,遵循一定原则,从简单到困难模式,可以在第一时间段背诵《弟子规》以及《三字经》中简单语句,要求学生以简单字句开始应用,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后,再进行第二阶段学习,在任何过程,一旦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那么就会得到相对应的奖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经典语句制定成为飞行棋模式,然后以小组形式在班级内进行竞争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掌握文本知识。第二,将故事作为基础,寓教于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内容,学生紧接着讲述一个故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背后存在伟大的故事,比如“融三岁,能让梨”,就是一个故事的总结。所以在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分享故事,提升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将所学德育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容,成为一个践行者,进而可以实现真正德育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小故事,针对故事中心总结出具体道理。然后要求学生自主搜集、编写和整理后将其变为一种道德故事内容,在班级内进行阅读,形成一种竞争学习氛围。

第三,结合实践内容重在全体参与,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强调知行结合模式,将行作为基本,注重道德修养,使得知识内容不能停留在言辞基础上,需要将其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在学生实践操作中,学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价值。为学生组织相关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知识,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结合学生家庭生活,从不同方位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完成各种德育教学活动工作。

(四) 传统文化德育和实际生活融合

陶行知针对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思想,就是告诉大家学校教育一定要紧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德育教育并不是一个口号,不能流于表面形式,传统德育教育是要求学生针对一些古文语句进行背诵,并不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的,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新时期注重德育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关系,将基础知识真正融入学习之中,为学生呈现一个完整世界,借助真实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凝聚着无数人的民族精神,寄托着整个民族乐观向上的态度,具备很强包容性,值得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在德育教学课堂上一定要将传统节日来源以及风俗习惯等讲述出来,提升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和理解能力,在体会节日气氛的同时,享受不同感觉,结合学生都度过的节日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认知。家长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电视、书籍和网络相关文化,做好学校德育知识延伸工作。也可以在时间条件允许情况下,参观博物馆和各种公益事件,做好实际生活和德育知识融合工作,从而可以将德育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知识,借助德育知识更好解决各种问题。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经历了无数人的思想和智慧化成的结晶,也是令我们感到骄傲的精神财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唤起学生民族文化学习自觉性,感受品德教育价值。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德育知识和实际内容的结合,加深学生理解程度,做好反思和引导工作,教师要在传统节日上有效渗透和分析,做好引导工作,从根源上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自身未来在社会上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冯燕珍.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新課程·小学,2017(10).

[2]蒋慧.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应用[J].新课程(上),2018(12).

[3]刘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渗透[J].好家长,2018(101):17.

[4]刘璐.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进小学德育教学[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9(15):15-24.

作者简介:

刘志勇,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八里湾乡中心小学。